推荐:基督比喻精华
书名:基督比喻精华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出版社:美国活泉出版社
目录:
一、 国度的比喻
1. 种子和泥土
2. 仇敌的工作
3. 国度的子民
4. 神国的成就
二、 救恩的比喻
5. 迷失的羊、失落的钱、失丧的儿子
6. 葡萄园的工人
声明:假使对某些限制级文字不适,请勿入内阅读,谢谢。
为什么要探讨这种看似无聊又敏感的经文?
确实,有些经文,真的很枯燥无味又无聊(愿上帝原谅我,因为有时我读到某些经文真的会昏昏欲睡)。
可是,假使我们真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那么,即使某些话真的很枯燥,但假使有人能好好讲解的话,我们虽然驽钝,但应该也可以体会到一些亮光。
旧约圣经里,有一些‘不可露下体’的经文。
说真的,这种字汇真的很限制级很敏感,常常,我们阅读时就跳过去了,要不就是读过就算,不会思考太多。
不相信?
‘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8-19)
所以,这二句经文的意思是说:
全世界所有人,不管信不信耶稣,都能得救囉?
我们深信,所有的人,不管学历高低,只要识字(即使是罗马拼音),都可以读圣经、应该读圣经、都能读懂圣经。
我们深信,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国家、不管什么背景、不管受过什么训练,只要读圣经,都能读懂圣经。
这不是说我们读经就能透彻了解一切属神的奥秘,也不是说我们读经就不会读到窒碍难懂的经文,而是说单单很平凡靠圣经,就可以读出正确的圣经意思。
讲这些,是要干什么?
他们认为不应该用人的逻辑, 理性或common sense, 去讨论信仰, 只应该用回圣经的话.?
您好, 我想问一些有关我现在男朋友的信仰问题.
去年开始, 他参与了一班信徒自行组织的聚会 (大概十个人在某餐厅或某人家人交通, 通常是查经分享)
1. 他们认为现时的教会分门结党, 不合一,有很多违反圣经或绊倒弟兄姊妹的地方; 为了要让人知道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是无形的, 并达成合一; 他们认为应废除各宗各派的名称… 又认为聚会不应有规范的形式, 固定的时间, 日期或地点, 理由是 "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那里就有主在他们中间。"
2. 所以我的男朋友现在也离开了他原来的教会, 亦拒绝再参与地方教会; 他们在一个公共游泳池为我的男朋友再施洗 , 因为我的男朋友感到先前在教会洗礼时,未彻底明白洗礼的意义; 而且那些人提出任何信徒, 也可在任何地方为人施洗, 并鼓励他再受洗
不少学者注目一些伪福音书对耶稣基督的记载,找寻异于或矛盾于圣经本身的纪录。即使它们局部提到耶稣基督的名字或甚至相同于圣经的有关事蹟,我们也绝不能以伪福音书、次经旁经伪经等,作为信仰的根据。圣经无误,上帝的话无误。圣经不是虚构的假作,例如门徒对耶稣基督的殉道就具有反对基督教者歴史的笔下反证。
圣经就是上帝的话,我们相信圣经记载的实事及歴史是真实的纪录,只要是圣经记载,那些人类所不知道曾发生的事都也是真实。圣经也更不是一部散布了神话虚构的野史或宗教文献。
公元6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反对罗马统治的起义--温和的说--罗马人对此不大满意。罗马皇帝派遣Vespasian将军带领军队前去镇压,以夺回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公元67年,Vespasian的军队包围了加利利地区(Galilee)的反叛城市Jotapata。在长达47天的围困中,一个年轻的犹太起义者选择了向处于优势的罗马军队投降--很多他的同胞选择的是自我毁灭性质的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个年轻人深得Vespasian得欢心,后来Vespasian的儿子Titus将军把他带到了罗马。在此之前的公元70年,Titus摧毁了耶路撒冷城以及城里的犹太圣殿。
这是些经文的整理,因为经文意思很清楚,我就不多加解释。
有时,细细品味一下,会发现上帝真的很幽默,有很多描述,真的会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
比方说:
门转动的情形,就好像懒惰人在床上这样扭来扭去的样子。
比方说:
懒惰的人就算手已经放在盘子里,但连将食物用手放进口都嫌辛苦。
比方说:
懒惰人认为路上有狮子,所以不能出门工作。
比方说:
这些问题,是属于‘正典’、‘圣经无误’这类的议题。
在很多关于这类议题的书上,多半会提到这些问题。
我们园地‘圣经无误、解经原则’次分类夹里,就常会介绍到这类观念。
1. 基督教的圣经与天主教的圣经收录的卷书不尽相同?
答:
没错。
基督教的圣经,天主教全部都有,但是,天主教比基督教多出了几卷,那部分叫‘次经’(或称旁经)。
其实,不仅是面对圣经经文资料的处理而已,对于历史资料的处理,也一样:
抱持什么态度来处理?
轻率判定?还是谨慎听取各方说法,再来判定?
既然有人提到圣经来源是会议制订、是排除异己然后制订出圣经。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分。
‘圣经’、‘会议’、‘排除异己’,这些都是存在的客观资料。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如何解读这些资料?
1.当初是谁决定该收录哪一卷书的呢?决定者的决定权从何而来?
2.保罗也是人,他个人的见解可以代表神的意思吗?
小小羊您好:
今天偶然逛进“基督教小小羊园地”这个部落格,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生长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算是很老资格的基督徒了。但是,随著书越读越多,学历越来越高,我对于牧者的教导甚至圣经本文越来越感到困惑。我无法跟初信者或慕道友谈论这些问题,因为担心他们信仰根基不稳,会影响他们对神的信心;我也无法跟教会的弟兄姊妹讨论,因为一句“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就挡掉了我所有的问题。今天看了小小羊园地对于信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见解,总算找到一个可以跟我在一样的知识高度上理性讨论信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