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問:基督徒不能愛世界,那可以吃美食、買3C嗎?
1. 基督徒對於錢財,只是上帝管家,並非真正擁有者。
因此,我現在身為學生,去吃美食、買好看一點的衣服、買音樂CD、買3C產品,可以嗎?
2. 團契教導大家不要去KTV,我也知道流行歌很多並不好,
但同學喜歡去,即使我去了之後點好一點的歌也不能去嗎?電影也是,基督徒真的不能看嗎?
(內容全改寫,隱私已去除)
1. 基督徒對於錢財,只是上帝管家,並非真正擁有者。
因此,我現在身為學生,去吃美食、買好看一點的衣服、買音樂CD、買3C產品,可以嗎?
2. 團契教導大家不要去KTV,我也知道流行歌很多並不好,
但同學喜歡去,即使我去了之後點好一點的歌也不能去嗎?電影也是,基督徒真的不能看嗎?
(內容全改寫,隱私已去除)
這是A.C弟兄的分享。
在這裡,其實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是我個人的"見證",我很少跟別人講,因為這並不光彩,但卻見證了上帝無比的慈愛與大能,並且讓我更確信,全然墮落、唯獨恩典與信徒永蒙保守等這些歷世歷代傳承的信仰,才是正確的。這是何等美好和安慰人的真理啊!
我是家中第六代基督徒,我們家在清朝末年根據家譜記載就已經信主,一直到我這已經是第六代,而且都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會友(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在吹噓或者炫耀,但是我的本意是要告訴大家,祖宗的上帝並不是自己的上帝,除非自己信了。信仰是自己和上帝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告訴大家即便在這樣基督教家庭長大的我,有多麼悖逆與邪惡,以及上帝的恩典有多麼浩瀚偉大,超過我所求所想,因為這樣,我更確定加爾文中的預定論是正確的路線)。
身為基督徒,假使明天我的生命就會結束,今天我要做什麼?
假使明天主耶穌就要再來,今天我要做什麼?
假使生命還有半年,我要做什麼?
很久以前,面對這類的問題,我都會想:
我要停止工作,用有限的時間,到處去遊走玩耍,把握最後的時光。
畢竟,生命可貴,怎能將最後有限的生命,浪費在工作、讀書之類無意義的事情上呢?
生命既然即將結束,就該放下一切次要的東西,把握機會完成內心尚未完成的夢想才是。
當然,假使是主要再來,那我更要保持「乾淨清潔」,不能做壞事、講壞話、要內心乾淨,整天讀經禱告,唱詩讚美神,然後迎接主來。
這是多加姊妹的分享。
趁著新年假期看了期待已久的《哈比人》,初看完,五覺感官還震懾於電影的聲光特效,當下並未能多加思考。
直到晚上睡前禱告時,不知怎地想到了之前讀到一篇極讚賞的影評裡那句「冒險,是為了回家」……。
對於從未去過的天家,突然升起說不上的想念及渴慕,忍不住對上帝喃喃說道:
什麼時候才能見禰的面呢?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時候呢?
希伯來書的「信心之章」(第11章)裡,一位又一位信心前輩因著信而行出偉大事蹟、也存著信心死了,他們雖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我雖沒有前輩的信心,卻在此刻有同樣的羨慕,遙想著一個更美的家鄉。
聽到身旁睡夢中的孩子傳來輕輕緩緩的鼾聲,彷如冷空氣稍稍冰涼胸中的熱情,
唉!這世界的責任還沒了呢、旅程還沒到終程呢,就這樣撒手不管、上去享樂未免太不負責任?
問題:
我的喜樂是呈波浪型的,有時會體會到,有時又沒有,我覺得要一直有喜樂,對我而言,還很難,我的確不知道如何一直保持喜樂感。有的弟兄就講如果沒有真正體會到神的恩典,就不會有從內心而發的喜樂感。要經常感恩就會有喜樂感。牧師講要更多禱告。我的疑惑是:是不是我還沒真正感受到神的恩典,所以不能一直有喜樂感? 我現在已比過去更多感恩。說實話,在我感恩時,更多感到的是平安感,是神的愛,感到神會掌管一切,必不棄下我而不顧。所以,感恩對我而言,感到的是平安感超過喜樂感,不知這是正常的,還是我有問題? 究竟什麼是信仰上的喜樂,我想不會完全等同於快樂,高興,我想是與神同在的喜樂,萬事依靠神的喜樂。但我也不是很確定,請小小羊能給與幫助。怎樣才可使我經常有喜樂?(隱私已去除)
答:
我用一個問題來反問:
你覺得,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和十字架上的表現,算不算『喜樂』?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問題。
太多人詢問這問題了。
我放在心裡,一直想,反覆想。
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很多問題,不是沒有答案,
更甚至,答案大家都知道。
但是,問題不在答案,而是在———–信————這個字。
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知道如何幫助大家信下去————-即使流淚,也願意信下去。
這是韋伯弟兄的分享。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 5:13-16)
這段經文提到基督徒的身份是世上的鹽和光。
我們「是」鹽和光,就意味著鹽和光的責任已經交付給我們了。
「鹽」 的功效是 「防止腐敗」。
「光」 的功效是 「照亮黑暗」。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社會的本質是敗壞的、黑暗的。
因為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而人在亞當夏娃之後,就已經是全然墮落敗壞。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 3:10)
所以因著人的墮落,由人組成的這個世界也是墮落的。
這是棉姊妹的歸正分享。
願上帝眷顧與保守,賜福給她。
以下內容,已先經棉姊妹同意並潤稿,並非當初信件。
你好, 寫信來是想很認真的感謝園地。
我來了園地一年多,每天也默默地閱讀文章學道和思想,基本上差不多所有文章都讀了,有些是來回讀了很多遍。回想自從到園地這一年多來,我的屬靈生命有了很大的變化,很想寫信來感謝園地對我的造就。
先說一下我的背景,我在有基督教背景的學校成長,自小已相信有神。多年前禱告神帶我到一間認真的教會,如祂應允的話,我會立志一生一世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不是只有表面的那種教徒)。神也很快應允我的禱告,帶我到了一間自稱是對聖經最認真的教會。我很高興神對我的回應,並在那裡受洗。可是受洗後,很快地我已隱隱覺得教會有很多教導和做法都不太對勁。雖然全部東西都有經文作根據,而且都是講很多罪、十字架、福音,但就是和我內心深處自小所認識的神好像不同。因沒有真理的餵養和認識,多年來,我不斷在教會的教導下陷入很多對神和對聖經的困惑、矛盾和苦澀, 內心很不平安,我不能跟隨教會裡大部份弟兄姊妹的模式,但也沒信心說出他們怎樣不符合聖經和神的期望。
這是mark弟兄的分享。
「信」是本於內心(信心)的依靠(信靠)。信靠和仰望的意思很接近,信靠強調「一個弱者依賴一個強者」而仰望就指「人站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抬頭來看那在較高位置的」。
神是那被仰望的,人是那仰望者,這是一個屬靈的現實。若一個人肯接受在這個現實來仰望神,這就是他的謙卑,是他的一個生命態度。
但人不一定肯謙遜的仰望,他的自我以為可以操縱一切,但往往當逆境來到,人或會省覺自己的無能,他才去仰望上帝。
對於一個跟隨基督的人來說,困境則是彰顯「仰望信靠」的一個機會。困境不過是一個場合或平台,它本身並不能夠叫信增多,它卻能叫早已存在的信更容易被看見。
希伯來書十一章有不少「仰望神」的實例,若細讀就會發現所提及的每一個仰望者,或多或少他們都是遇上他個人人生的某一個困境,在當中他的「仰望神」就被凸顯出來。他們因著信,就作出了一個關鍵性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