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西瓜胜于爱上帝
我们会爱西瓜胜于爱上帝吗?
我们会爱韭菜胜于爱上帝吗?
我们会爱葱胜于爱上帝吗?
我们会爱蒜胜于爱上帝吗?
我们会因为没西瓜吃,就骂上帝吗?
我们会因为没韭菜吃,就骂上帝吗?
我们会因为没葱吃,就骂上帝吗?
我们会因为没蒜吃,就骂上帝吗?
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就是因为没肉吃、没鱼吃、没西瓜吃、没韭菜吃、没葱吃、没蒜吃,就对上帝大吵大闹。
工作上,基督徒必须无条件帮人做白工吗?
假使没免费帮人做白工,就不行吗?
问题:
遇到外包的厂商在案子完成后,想要加上不用给钱的额外工作。
老实说,份量不多时我会就这样子做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人家说吃亏就是福,但有时候吃亏与做白工之间到底要如何拿捏?
最近也遇到接案交件后,对方要我加做东西,因为做白工的部份有延迟几天因而被骂,甚至是把他自己的过错推到我身上,要我做白工负责,但却说的对我宽宏大量,并且要胁我不做完不给钱……..
上帝是否要我们原谅他人时,也要我们无限量做白工呢?
我们在工作上要负责,是否要负责到人尽满意呢?
常常觉得在职场上真的要有智慧去应对,
可是又常常因为遇到一些会让人不知所措的事,变得不懂拿捏了。
答:
问题:
第二章“论神和三位一体”中的第一点:“神是……无情欲……”,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在《加尔文要义》(加尔文出版社)上册第172页,标题为:“圣经说:神后悔是屈就我们有限的理解力”的中间部分读到这么一段:“当我们读到神发怒时,我们不应当认为在神里面有任何情感,而应当想到,这表达方式是屈就人的经验,因神施行审判时表面上就如人被惹怒生气一般。”
看来加尔文的意思是,神是没有任何情感的,祂是为了屈就人有限的理解,才会在圣经里写下那些“看来”祂是有情绪或情感的描述吗?怎么区分呢?光是情欲、情绪、情感这几个字眼,就让人搞不清楚了。
答:
这是神学上的论述,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意思。
有些词汇,我们会用一般的想法来理解,但其实不是那种意思。
所谓的‘上帝无情感’,不是说上帝不会对我们有喜怒哀乐,
因为,圣经里随便一找,都一大堆这类描述上帝喜怒哀乐的经文。
神学上说的上帝无情感,是在讲‘上帝永不改变’这领域的东西。
因此,祂不会像人类那样,情绪会变来变去、感觉会变来变去、决定会变来变去。
水看到“爱与感谢”,呈现瑰丽完美的六角形结晶;
看到“混蛋”,形成扭曲丑陋的样貌?
听到贝多芬的水,结晶光灿晕华;
听到重金属音乐,水结晶竟凌乱毁损?
听到好话,水的结晶变漂亮;
听到不好的话,水的结晶变不好?
这么多年了,还有基督徒深信这种资料,还有牧师在使用这种资料,
却不知道这种乱七八糟,而且严重违反信仰的资料,我们根本就不该使用。
这些东西,是来自日本人江本胜写的书‘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很多重大差异。
有些差异,我们很容易就分辨得出来;
但有些差异,我们却常搞混,甚至误以为天主教是宝藏。
‘主耶稣的死’就是一例。
对天主教而言,主耶稣的死,他们会花很多时间与心力,去建构‘受难的过程’的影像感觉。好比说:
这一站的受难过程是什么、摹想主耶稣受苦的景象、尽量越逼真越好、、、。
但问题是,这不是正统基督教的搞法;
更严格来讲,这根本就不是圣经的搞法;
事实上,圣经就是上帝的话,也就是说,这根本就不是上帝要我们做的搞法。
对于天主教的灵修神学,我个人是持保留态度的。
基本上,天主教的灵修体系,观念和基督教的并不相同;
正如天主教的神学体系,和基督教归正神学的神学体系,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在。
我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阅读喜好,毕竟,这是个人喜好,不是绝对真理。
不过,我会觉得弟兄姊妹假使要学习灵修,应该去归正神学的清教徒领域里去学,或许会纯正很多。
其实,清教徒的灵修观念,才是真正合乎归正神学的灵修观念。
清教徒的灵修才是大宝藏,天主教的不是。
基本上,假使我们留意各种灵修观念,不管是天主教的也好、神秘主义的也罢、乃至于灵恩派的搞法,基本上,他们都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