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不佳的精神病患,有得救吗?
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真正的信,必定带出真正的好行为。
所以,满口胡言乱语骂人、四处攻击人的精神病患基督徒,有得救吗?
我一直深信一件事:
假使我们信仰的观念是正确的,我们对圣经的解释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解开反合性(paradox)的问题。
反合性问题、反合性经文,一直是很重要检验我们自己观念是否正确的利器。
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真正的信,必定带出真正的好行为。
所以,满口胡言乱语骂人、四处攻击人的精神病患基督徒,有得救吗?
我一直深信一件事:
假使我们信仰的观念是正确的,我们对圣经的解释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解开反合性(paradox)的问题。
反合性问题、反合性经文,一直是很重要检验我们自己观念是否正确的利器。
重生是在信之前?还是重生是在信之后?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
‘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3:5)
归正神学说:
人必须先重生,然后才能见神国、进神国。(重生是在信之前)
阿民念主义者将这两句经文读反了,变成:
新约时代的信徒,要靠信耶稣才能得救。
旧约时代的信徒呢?
当时主耶稣还没出生为人,那时这些信徒靠什么得救?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旧约有得救的人吗?
答案当然是有!
接下来问题来了:
新约时代的信徒,要靠信耶稣才能得救。
旧约时代的信徒呢?
这是匿名网友提出的疑惑,请各位热心的兄姊,有空时尽量帮忙解答。
谢谢。
~~~~
我是信徒,许多信经都讲上帝拣选一了些人注定得救,请问如何知道自己被拣选了呢?
~~~~
这听起来似乎令人相当震惊。
有没有搞错啊?
基督徒还需要福音吗?
其实,严格说起来,我们应该是说要对‘进出教会的人’,或‘自称是基督徒的人’。
不过,由于‘基督徒’是很通俗的称呼,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就用这种通俗的用法来称呼。
我们都会同意,在教会里做礼拜的人,不是每个都得救;
我们都会同意,每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不是都已得救;
我们都会同意,每个受过洗的人,不是人人都有得救。
乞丐脱离贫困,甚至能得到成功兴旺,才叫因行为称义,才叫有见证,才叫荣耀主吗?
世界上有哪一个人,可以不靠因信称义上天堂的?
没有!
所有的人,都是靠因信称义上天堂。
(死亡婴儿的议题很复杂,不在此讨论范围。在此指有行为能力者)
圣经可有认为当乞丐就可以上天堂?
没有!
同样的,圣经可有认为当富人就能上天堂?
这篇文章,陈进兴不是主角。
他只是引子而已,引导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反省。
陈进兴是1997年在台湾犯下白晓燕绑架撕票案的凶手。
该案件是台湾有史以来,极少见重大且残酷的刑案。
犯案期间,陈进兴也陆续犯下其他强盗、杀人、强奸案,同时也惊动国际,竟然挟持南非驻台武官。
落网之后,被判处五个死刑,两个无期徒刑,后来被枪决伏法。
我只简单介绍一些,不做过多的着墨。
单单这些描述,也应该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初步印象………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十恶不赦的坏人。
面对‘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的问题,
主耶稣是在告诉我们‘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遵守了哪些善事,才能得到永生,是吗?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他说:什么诫命?
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19:16-22)
(另请参阅可10:17-22、路18:18-23)
这个事件,在马太、马可、路加福音都有记载。
所以,面对‘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的问题,
主耶稣是在告诉我们,遵守了哪些善事,才能得到永生,是吗?
“称义”是本质上、地位上的完全;
“成圣”则是日日更新变化的过程。
信靠上帝、相信耶稣的救恩是将我们从罪中就赎回来的唯一途径,也是上帝为其所爱之人所预备的。
上帝已在永恒之中,从败坏之人里头挑选了余数“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罗11:4)”,
并且为这群人,预备了“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林前2:9)”的救恩。
上帝爱这群人、定意挑选了这群人,并将“寻求上帝”的心意摆放在他们心中,让他们有寻求的动机;
也因着他们的寻求而回应他们,正如经上所言“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11:10)”。
这群人,就是因着耶稣的代偿而被称为义,被放在义人的地位上。
要借着行律法称义是不可能的,
因为上帝是圣洁、完全的上帝,容不得一点污秽;
但人却是不洁的,依著律法都是该死的。
这死罪,是凭著律法而定罪,“罪已经定了(约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