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死稱義?
很多人都認為人死了以後會上天堂。
有位神學家對此有個很有趣的稱呼,叫『因死稱義』。
大家可知道,這種『因死稱義』的觀念,有多普遍嗎?
當人死了之後,大家幾乎都會說『在天之靈』。
看見了嗎?
很多人,不管信什麼教,都認為這人的靈魂是在天上呢!
所謂的天上,就是指天堂。
聽過福音而不信的人,末日大審判時是用福音來審判。
沒聽過福音的人,末日大審判時也是用福音來審判嗎?
這樣不是很不公平?
的確!
對那些終其一生,都沒聽過福音而無法信主的人,
假使用福音來審判他們,這確實蠻不公平的。
問題是,屆時,上帝是用『福音』來審判他們嗎?
不是的!
上帝是用『良心』來審判他們!
這是許多弟兄姊妹常會詢問的問題,因此我簡單做一些講解,不做複雜的論述。
我們自己有沒有得救,是可以進行檢驗的。
不是靠自己主觀感覺,認為自己有得救就是有得救。
事實上,很多人的感覺都是錯誤的,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至於『檢驗』,我們也必需很小心。
因為很多人教導的檢驗有無得救的工具,都是錯誤的。
這是寫給未信者看的,和前一篇給基督徒看的有很大的差異。
寫作方式不同,切入點也不太一樣,論述也有相當差異。
更重要的是:
1. 幾乎不直接使用聖經
2. 幾乎不使用基督教術語
我不是不看重聖經,請不要搞錯。
我對聖經的看重,上帝與眾人可以為我作證。
但問題是,假使我們要對未信者講述基督教思想時,基督徒拿出一大堆聖經經文給人家看,效果真的好嗎?
不僅如此,我常見到基督徒對未信者講述基督教思想時,動輒自然而然講出基督教的術語。
這是一個許多人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基督徒感興趣,非基督徒也感興趣。
但是,我沒有能力同時對二種不同群體做出相同講解。
因為,已信的和未信的,需要的是不同範疇的資料與論述。
別的不說,對『基督徒』而言,提出聖經依據,是很重要的事,因此,幾乎很難不使用聖經經文。
但對『非基督徒』而言,使用大量經文,反而未必是好事。對於未信者,講出聖經意思,有時比使用經文,效果更好。
然而,不管是對基督徒,還是對非基督徒,正確的教義,是不能改變、不能刪減、不能增添的。
可以變動的,只有傳講的方法,如此而已。
說真的,許多弟兄姊妹所提出的問題,其實都是來自發問者對知、信、行的問題。
知:不知道正確的教義是什麼。
信:知道教義之後,沒有信下去。
行:信了之後,沒有去行出來。
在關於不信者永恆的命運部分,有很多教義。
這些教義,主要就是死後審判、天堂地獄、不信耶穌的人會如何、、、。
原諒我說句不客氣的話:
當今基督徒對這部份教義的無知程度,已經到令我咋舌的程度!
全然敗壞人間遍地卻像很有美善情真?不奇怪,全世界即使無神論甚至邪教,都會找到好行為如忠心孝順愛家人甚至災難時會捨己救難,又有研究死後何去何從的人,強大的普世啓示是不信或未信皆所具有。厲害的更會自建學理,形成與上帝角逐的導世學說或宗教。
真正及絕對的善是與上帝的聯合,「不能變賣所有」一針見血掃除行善自救這一切人本主流的想法,人沒有主耶穌基督就沒有生命,聖經才是回到上帝的啟示。普世的善當然是上帝看是好的,卻絕不能替代或成為可以得到真正絕對的善的行徑或方法。千萬不要吃異教的祭品把真理引入歧路羞辱上帝。破布遮擋珍珠迷惑破壞力極為强勁可怕。
基督徒是唯獨因信稱義,上帝遠古就揀選,金銀財富行為修養也賺不到,從死裡重生的新生命。這是無價寶,領受浩大的恩典,感謝上帝,更要在真理裡榮耀上帝。
關於這部分,有太多太多類似的問題了。
但其實關鍵點與癥結都差不多,這種疑問都發自一種基本觀念:
1. 我沒那麼壞
2. 我沒想到自己的壞
一個人死後,除了天堂,只有地獄,沒有第二條路走。
即使有人認為樂園、陰間是終極審判前靈魂的暫停之處也一樣,
就算你有中途暫停之處,反正等到終極審判後,人的靈魂去處就是只有天堂與地獄兩條路,沒有其他地方去了。
因此,當我們說『可以上天堂』,意思就是『不會下地獄』;
當我們說『不能上天堂』,意思就是『會下地獄』。
信錯的人(異端:摩門教、、、)也是上帝的對這些人的計畫與不揀選嗎?
1.信錯的人(異端:摩門教、、、)也是上帝的對這些人的計畫與不揀選嗎?
答:
一切都是上帝預定,但上帝預定分成『積極預定』(計畫、引導)和『消極預定』(許可、任憑)。
人去信異端而不得救,是上帝行使消極預定『任憑』他們去信錯,不是上帝行使積極預定『主動叫』他們去信錯。
不得救者都屬於『消極遺棄』,不是『積極遺棄』。
請參閱:
因信稱義,絕對是我們信仰很重要的核心,這點無庸置疑。
但問題出在,假使看重好行為,是否就表示為阿民念或律法主義?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不僅是阿民念主義、律法主義看重好行為,
事實上,歸正神學一樣看重好行為,加爾文和馬丁路得也非常看重好行為,
更有甚者,連一堆異端也都看重好行為,反對因信稱義的天主教更是看重。
換言之,單憑對方是否看重好行為,是無法用來判斷對方是否屬於偏差教義、是否偏離因信稱義的。
其實,我們這園地的教導,也有很多文章,對好行為的看重、對壞行為的嚴斥,甚至是超過阿民念、律法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