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 »
2006年10月27日社會流行觀念

7,213 views

奇妙的互賴

更有一種常受真菌(Fungus)感染的魚,全身轉為黑色後,把真菌顯現出來,讓小魚加以清理。它們不可能等億萬年之後,才知道彼此利害相關,可以合作。

周道輝

一位英國昆蟲學家,在一八九二年時,觀察到偽蝎子(Pseudoscorpion,像蝎子但無尾有毒昆蟲),細心地為長觸角甲蟲(Long-Horn Beetle)除去身上的紅色小虱;一九二四年,美國自然學家拜比(Beebe),在格拉帕高斯島,見一隻鬣鱗螹(Iguanas)在石上作日光浴,一隻紅色小螃蟹為其除去皮上的紅蜱虫……自是,科學家觀察到,很多昆蟲或動物,常為不同類別的生物提供服務。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這樣的信任自哪時開始呢?

魚兒潔身站

一九四九年,加州生物學家廉布(Limbaugh)和愛必斯非德(Eibesfeldt),分別在大西洋及印度洋,研究相傳的魚兒「潔身站」。

海中大魚,在牙齒間、魚鱗上,長有寄生物,鰭與鰓也滿是細菌,它們怎樣清潔自己呢?原來,有一些小魚,像是穿著制服,大多身上有條紋,五光十色;它們組成清潔隊,以合宜的地點作為潔身站;有時,小魚們還有些特別操演,或甚似求偶的舞蹈,以之招徠,使大魚識別這是清潔站。那些大魚,也收斂兇性,若有其他大魚早到,它們竟會耐心輪候,當然也有爭執相鬥的。

當時間到來時,它們便游到潔身站,把口張開,身體放鬆,像進入催眠狀態;小魚和蝦便開始工作,游到大魚口中,把齒間的碎肉、寄生蟲等一概清除,並清潔魚鰓、魚鰭、鱗片……科學家告訴我們,現知共有廿一種專業小魚和六種蝦,它們的工作大同小異,卻相當專門,有些單清潔魚鰓,另一些則負責魚鱗、魚翅、口腔,甚至傷處的爛肉……。

功能與生俱來

有些魚在被清潔時,會轉變顏色。在馬爾地夫(Maldive)群島,有一種魚會變得通體黑色,另一些卻轉為淡藍色,更有一種常受真菌(Fungus)感染的魚,全身轉為黑色後,把真菌顯現出來,讓小魚加意清理!

大魚被潔淨後,滿意離去,很多還會定期回到清潔站。小魚和蝦,不但不擔心兇殘的大魚忽然惡性大發,合口吞了它們,而且還可安心工作,因為得到大魚的保護,自己也得到飽足!

科學家為作實驗,試把清潔魚移去,結果不幾天,很多魚游往他處,沒走的則很多有明顯的病徵,如魚翅撕裂、皮鱗生瘡等,可見潔身小魚對大魚的健康至關重要,沒有了它們,即使是一個很短的時間,那些大魚的健康也立受影響。

事實證明,它們的功能與生俱來,是神為了大魚的健康而造,因為魚類不可能等億萬年的進化之後,才知道彼此利害相關,可以合作。

結論

進化論對這互賴生存現象,沒有合宜的解釋。可以想像,小魚要進入兇殘的大魚口中,在尖利的牙縫間覓食,不論怎樣說,也都與它們生存的本能背道而馳,誰會自願送死?小魚又怎知大魚不會在工作完畢時,把嘴一合,將它們一口吞下?它們一定是確知,大魚會待它們慢慢完工、「功成身退」後,才會把口合起來。否則,若是真因遺傳基因突變,生出些很有冒險性的小魚,特別喜歡冒死到大魚口中覓食,那不用一代,必死亡殆盡,除非大魚的基因也同時突變!但兩個突變同期發生,可能性有多大?諾貝爾獎得主A.佐治說,這樣的機率等於零!

另一位有名的生物學家及教科書作者哈丁(GARRETT HARDIN),在其編寫的一部書中,就論及清潔共生現象,稱之為「大自然對進化論的挑戰」,並引述十八世紀自然生物及思想家培理(PALEY)的觀點,認為萬物之得時及適應,原就是造物者存在的最好證據。哈丁對學生的勸免,是「慎思之,慎思之」。

上述學者的出版者,平時不會印行贊成創造論的書籍,而這樣的言論能照字出版,全在乎作者個人的地位及威望。

(orange)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