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长老会新圣诗启应文36(箴言第八章)
台语长老会的圣诗,目前有两个版本。
2009年出的,通称‘新圣诗’;
1964年出的,通称‘旧圣诗’或‘圣诗’。
目前台语长老会,许多教会依然使用旧圣诗。
新圣诗的推行目前仍有很多阻力。
诗歌部份的争议,不是本篇文章的关注点。
我今天要提的是几乎不太有人注意到的‘启应文’部分。
新圣诗 启应文36 (箴言8)
‘伫创造的起头上主先造我;自古以来,我是祂头一个创造的。
伫上起头,伫创造世界以前,对极古早,祂造我。
我出世的时犹未有深渊,嘛犹未有海洋。
我出母胎的时,大山犹未受造,小山嘛犹未形成。’
(应该是来自圣经公会‘现代台语译本’(汉字))
箴言第八篇是讲‘智慧’。
看出这段经文翻译的问题了吗?
假使没看出来,没关系,
我们来看和合本的翻译: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
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和合本’箴8:22-25)
看出来没?
假使还是没看出问题在哪里,
我继续提供其他版本供大家参考: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极起头创造的在先,我是祂所有。
从永远,从极起头,未有世界的在先,我已经受设立。
未有深渊,未有多多的水泉,已经生我。
大山未定夺,小山未有的在先,已经生我。’
(旧圣诗 启应文30(箴言8))
‘在耶和华创造的开始,在太初创造一切以先,就有了我。
在亘古、在太初,在未有大地之前,我已经被立;
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以先,我已经出生。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以先,我已经出生。’
(‘新译本’)
‘在上主造化之先,在亘古,就有了我。
在太初,大地成形之前,我就被立。
在海洋尚未出现,在有浩瀚的水源之前,我就出生。
在大山没有被造,小山还没有立足,我已经存在。’
(‘现代中文译本’)
其实,单单这些中文的圣经版本已经足够做出判断。
但假使还想读英文圣经的,我提供下列版本:
‘The LORD possessed me in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 before his works of old.
I was set up from everlasting, from the beginning, or ever the earth was.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fountain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were settled, before the hills was I brought forth:’
(英文KJV)(King James Version)(詹姆士王钦定本)
‘The Lord possess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 Before His works of old.
From everlasting I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beginning,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were settl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英文NASB)(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新美国标准版)
‘The Lord possess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 the first of his acts of old.
Ages ago I was set up, at the first,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had been shap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英文ESV)(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那么,看出问题点了没?
假使还没看出来,那么,我来做一些背景讲述:
箴言第八章是在讲‘智慧’,
但是,也可以解成‘道成肉身之前的圣子上帝—-耶稣基督’。
因为很重要,所以再讲一次,
这段经文的‘我’,可以解成:
1. 智慧
2. 圣子
加上这个背景讲述,看出问题了吗?
假使还是看不出来,那我再加另一个背景讲述:
历史上的大异端‘亚流主义’,
他们就是根据这段经文,主张‘圣子是受造物’(被造)。
那么,看出问题点了吗?
假使还看不出来,我再加上‘尼西亚信经’和‘亚他拿修信经’:
尼西亚信经:
‘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祂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
(或译‘是生,非造’)
(或译‘受生,而非被造’)
亚他拿修信经:
‘父不受造,子不受造,圣灵亦不受造’
‘子独由于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为受生’
假使还看不出来,那我直接开始讲答案了:
问题出在翻译成‘有了、拥有’,还是‘造了、创造’。
请套进‘圣子’来读台语新圣诗这段启应文:
‘伫创造的起头上主(圣父)先造我(圣子);
自古以来,我(圣子)是祂(圣父)头一个创造的。
伫上起头,伫创造世界以前,对极古早,祂(圣父)造我(圣子)。’
一旦翻译成‘造’、‘创造’,
马上就严重掉入异端亚流主义的嫌疑—————圣子是‘被造’。
当时的尼西亚信经,就是大型教会会议讨论亚流主义的观念,
后来判定亚流主义是异端,并产生尼西亚信经来进行驳斥。
也正因此,‘福音派’的圣经,基本上对这段经文的翻译,
大致使用‘有了、拥有’(possess)这类词汇,
而不是使用‘造、创造’(create)这类词汇。
反而是新派的RSV就是用‘造’:
‘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 the first of his acts of long ago.
Ages ago I was set up, at the first,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had been shap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福音派的教会,大多是拒绝RSV版本的(包括NRSV = New RSV)。
在此引用‘丁道尔圣经注释’的解说:
“这个动词(qanah)在其他地方最主要的意义是‘得着’,
所以就是‘拥有’(如:箴四5、7,那里是以智慧为受词,像这里一样)。
它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八十四次,
其中只有六次或七次可以有‘创造’的含义
(创十四19、22;出十五16;申三十二6;诗七十四2,一三九13;箴八22),
而且甚至连这几处经文都未必需要解作这个意思。
衍生的名词甚至还要更强烈地强调拥有”
前面说过了,这段经文的‘我’,可以解成:
1. 智慧
2. 圣子
所以,一个原文字,要进行翻译时,假使有好几种意思,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上下文意,挑出比较合适的词汇来使用。
而且,甚至有时同一个原文,可以翻译成意思相反的两个词汇,
这时更要小心选择。
好比‘试探’和‘试炼’,原文都是同一字,
但是,‘试探’是负面意思,‘试炼’是正面意思,
并且圣经明讲‘上帝不试探人’。
这时,遇到上帝‘试炼人’的经文,假使硬要翻成上帝‘试探人’,
这就很糟糕。
所以,
1. 假使解成‘智慧’,那么,这是上帝的‘属性’。
上帝属性,是‘被造’的吗?还是上帝‘本来就有’的?
另一个类似的是‘爱’,爱也是上帝的属性。
爱是被造的吗?
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一4:8、16)
因此,要把上帝属性,讲成‘被造’(有起点),并不是很理想。
因为,上帝是‘无始无终’的,‘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2. 假使解成‘圣子’(还没降生到世上,还在天上的圣子上帝),
那更是不能解成‘被造’,否则就会变成异端。
因为,一旦变成异端,表示——信了不能得救!
既然不管解成‘智慧’还是‘圣子’,
‘被造’这种翻译都是不理想、甚至严重违反教义,
而且明明就有更合适的‘有了’、‘拥有’这种翻译可使用,
那么,为何硬要舍弃意思更恰当的翻译,却硬要使用濒临异端的翻译?
更何况,这是涉及三位一体的教义,我们务要小心谨慎些比较好。
另外,异端‘耶和华见证人’,就是亚流派异端的现代版。
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新世界译本’,如何翻译这段经文:
‘我是耶和华造的。我是他最初的作为,是他在远古最早的成就。
千秋万世以前,起初未有大地以先,我就被立。
未有深渊,未有溢水的泉源,我就在阵痛中出世。
山岳未曾立定,冈陵未曾呈现,我就在阵痛中出生。’
理所当然,他们一定用‘造’这个字。
可是,连异端对这段经文,也只使用‘一个’造;
然而,新圣诗这个启应文版本,却用了‘三个’造!
连主张‘圣子受造’的异端,对这段经文的翻译都还没那么强调‘受造’,
但新圣诗启应文这段经文,却是怕大家看不够清楚,所以不断强调‘受造’?
这是什么心态?
我不是圣经经文的学者,所以我当然没有能力对希伯来原文咬文嚼字。
但是,假使连我这种才疏学浅的人,
都会知道这段经文和亚流主义异端的关系,
那么,新圣诗启应文(圣经公会‘现代台语译本’)的学者们,
他们学识丰富、一定会比较各种翻译版本,更是不可能不知道。
同样是圣经公会的版本,‘和合本’、‘现代中文译本’都采取‘有了’,
可是为何‘现代台语译本’却要使用‘造、创造’这种很容易引起误解的翻译,
甚至比异端的圣经还强调,我真的不知道。
事实上,新圣诗前面所提供的尼西亚信经,
明明白白写着‘耶稣基督、、、是生的,不是受造的’。
(自己打脸?)
当然,我没资格说新圣诗启应文(‘现代台语译本’)是异端翻译,
但不管如何,弟兄姊妹们,
面对台语新圣诗启应文36(箴言8),请当心!
假使是我,我拒绝使用这种翻译!
也就是说,假使礼拜时使用新圣诗这篇启应文,
我会拒唸这几句经文!
(反而是旧圣诗这段启应文,可以放心使用。)
小小羊
#1 天路客 于 2019/02/22 07:50
天路客
前阵子刚好看到一则与新圣诗有关的新闻:
https://tcnn.org.tw/archives/40207其中讲到新圣诗不再使用“三位一体”
一段:“一、不再使用“三位一体”,而是改用“三一上帝”或“三一真神”:因为过去习惯将Trinity翻译为“三位一体论”,其实并不恰当,因为上帝既非“三位”,也非“一体”,比较适切的翻译是“三一论”(Three persons in one substance)。”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解释很牵强。
现在读前辈的文章,惊觉难道两者背后是同样的思维?
#2 小小羊 小小羊 于 2019/02/23 10:28
小小羊
1. 新圣诗不再使用“三位一体”
2. 惊觉难道两者背后是同样的思维?答:
这两点稍微有点不一样。先讲把‘三位一体’改译成‘三一上帝’、‘三一真神’部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开始翻译成中文的时候,
把‘Trinity’翻译成‘三位一体’,并不是非常理想,
理由正如该篇文章的论点。但是,一个‘初始’的翻译不是很理想,就表示‘必须’改掉?
这就大有讨论空间了。
1. 毕竟,‘三位一体’的翻译,虽然不是最佳,但也没差到哪里去。
2. 上帝确实有三个‘位格’。很多西方词汇,中文并没有更佳词汇,而‘位格’也确实是神学上通用的词汇,这时说‘三位’,并非绝对不可。
3. 一个复杂的教义,并不是单纯一个词汇就能表达多少,也不是就会使人误解多少。复杂教义,都是必须透过‘学习’,不是单靠一个词汇就能想像出来,或是误解到哪里去的。
4. 一个已经通用的词汇,也没差到哪里去,是否一定非改不可,以显示‘新’?因此,要改变过去翻译,改成新的翻译,并非不可。
可是,是否‘绝对必须’?假使是为了‘更纯正的信仰’、‘更合圣经的观念’,
那么,出于这种动机,要去改变词汇,也不是不可。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并不清楚。
假使是因为出于‘新派思想’,所以要改变过去教义观念,
那就严重了。因为,新圣诗改变的部分可多了!
我只针对有被人提出的争议部分稍提一下:1. 对旧圣诗的删减
这部份,新圣诗的理由主要是‘很多旧圣诗没人唱或很少唱’,所以删去。
这我绝对认同。
然而,有些过去也常被唱的,一样被删掉,原因未知。旧圣诗491‘天堂就是咱祖家’,就被新圣诗删除。
这首圣诗歌词歌曲都好,应该也没版权问题,但是被删,理由未知。
假使是出于不合新圣诗的神学立场所以删除,那就麻烦了,
表示新圣诗神学立场有问题了。(下面会讲这部份)2. 惯用词汇翻译的改变与废除
‘耶和华’改成‘主上帝’、废除‘阿们’、、、
这部份很复杂,所以不多说。
‘理论上’,我不能说这样的做法一定错误。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新圣诗编辑群的内心动机为何。
因为,如果真那么在乎正确的神学与翻译,
可是却让启应文出现很奇特濒临异端的翻译,我也觉得很奇怪。
特别是,长老会自己宪法第一条就明定‘遵从尼西亚信经’。
(当然,假使是新派立场,那就一切都说得通)3. 对预定论歌词的削弱
旧圣诗里,有些圣诗的歌词有很强烈的预定论色彩。
新圣诗改变这些歌词,大幅削弱预定论的观念。
这点,表示新圣诗编辑群是‘故意’要改的。
我觉得困惑的是,台语长老会明明就属于加尔文主义,
长老会宪法第一条明定‘遵从韦斯敏斯德信仰告白’,
预定论是众所皆知的加尔文主义特色,也是韦斯敏斯德信条的基本立场,
结果却硬要改掉自己特色与立场,这真的很奇怪。好比旧圣诗346歌词‘境遇好坏是主所定’(是主所定),
新圣诗612改成‘境遇好歹变化无定’(变化无定)。好比旧圣诗312歌词‘赐福降灾你所注定’(你所注定),
新圣诗566改成‘人生祸福变化无定’(变化无定)。当然,可以说回归‘英文原文歌词意思’,
假使真是如此,那当然不是不对。
但怕的是这只是‘表面理由’,那就麻烦了。因为,旧圣诗312(新圣诗566)属于作词者不详,
歌词内容可能也不易找到原始版本,
这时,根据就只有旧圣诗的歌词。
此时,把旧圣诗歌词改掉,除了‘神学立场改变’这个理由外,
我很难找到合理解释。以上所述,只是简单提一些不严谨的看法,重点是:
1. 单纯就‘学理’而言,改变某些常用词汇、废除某些东西、改变歌词,未必不可。
2. 但是,‘动机’,有时会决定这个改变是对是错。
3. 很不幸的,我们不知道编辑群动机与神学立场。
4. 但是,目前显示出来的客观观察,我很担忧,因为神学立场‘应该有变’附录: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宪法 第 1 条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系基于圣经,相信耶稣为救主,遵从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韦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及本教会信仰告白,而依本宪法组织之教会。”
#3 Arsone Lee 于 2019/03/10 00:11
Arsone Lee
读者回应:境遇好坏是主所定吗?
很巧的,这篇文章刚好以旧圣诗346首为主题发表评论,
我认识的长老会牧师不多,但若以本文作者所言,可能代表部分牧师的观点;
那可能如小小羊所言,是现代长老会对预定论的扬弃。这篇文章认为译为“境遇好坏是主所定”并不妥,
认为“是主所定”不符原文,且受“预定论”的负面影响;
从原文论,台语圣诗译文确实与原文有若干出入;
但这不至于有神学上的问题,因为“境遇好坏,主所定”,并无问题,
约伯的见证,耶稣论及麻雀,俱是如此;
主只能是好事、赐福的神?
祂也是允许暂时坏事、因公义、因管教、因忿怒降灾的神。我们处在这时代的艰难之一,是错谬丛生,
求主保守怜悯,也使我们靠着主所赐的话,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4 Brandweer 于 2019/03/11 20:10
Brandweer
小小羊兄 平安,不知小弟可否,补充一个资料。
如有违反圣经,或不相关,恳请删除。“境遇好坏是主所定”一首歌,本人听其旋律后,
发现其华语版为“天父必看顾你”,
英文版为“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你我可聆听曲调,验证真假。
自身认同Arsone Lee兄所说,
翻译英文传统圣诗,“未必”完全保留原文。
为配合曲调,可加入“神学正确,符合圣经”之内容,不影响押韵,不影响词曲配搭即可。不知,此观点,是否正确?
感激不尽。
–Brandweer
#5 原住民 原住民 于 2019/03/11 20:28
原住民
新圣诗42 请来,耶稣,阮所向望第二段歌词:请来,耶稣,祢做奴仆,
我总觉得不大妥当,不大敢唱。
主耶稣是取了奴仆(人)的形象没错,
但是这段歌词会让我觉得好像吆喝主耶稣来做奴仆。另外整首歌的歌词也让我有说不出的怪,曲调也是。
不知道,我会不会是过度反应了呢?
还麻烦小小羊兄长指点。
#6 小小羊 小小羊 于 2019/03/12 23:15
小小羊
综合回应一下。一、给Brandweer弟兄
“翻译英文传统圣诗,“未必”完全保留原文。
为配合曲调,可加入“神学正确,符合圣经”之内容,不影响押韵,不影响词曲配搭即可。”
不知,此观点,是否正确?”
答:
Arsone弟兄所讲的,是针对旧圣诗346歌词‘境遇好坏是主所定’的状况。
对此,当然正确!不过,翻译圣诗,涉及很多问题,无法简单讲清楚。
大致上,上述观念,绝大多数状况下,针对‘传统圣诗’,都是可以的。
事实上,翻译时,‘部分更动’传统圣诗的歌词,并不少见。二、给原住民弟兄
新圣诗42 请来,耶稣,阮所向望
答:
先回答‘曲调’部分。
由于这是巴西的诗歌,所以有强烈中南美洲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和传统圣诗有很大差异。长老会的新圣诗,引进了‘世界各国’的诗歌,以强化‘普世性’。
对此部分,我没资格多讲。
毕竟,我也没办法说这样是错。可是,我自己是觉得,很多‘地区风格很强’的诗歌,
真的就是‘普世性’?
假使我们无法喜欢上、或是受感动,这样就是普世性吗?
传统圣诗,虽然都是欧美的诗歌,
但是,我想,那种令人感动的特性,是‘不分国家民族’的,
这才是‘普世性’。
可是,‘地区风格很强’的诗歌,常常只有‘该国家民族’的人才会有感动,
其他地区的人却常常对这种诗歌毫无所感。
这样,其实恐怕不太‘普世性’。别的不讲,单单中国大陆的小敏的诗歌,
虽然可以感动大量中国地区弟兄姊妹的心,
但是,台湾的弟兄姊妹,特别是台语体系的,却未必会受感动。
这是文化背景差异,不是诗歌不好。
假使,硬要不理会文化背景差异,要台湾的弟兄姊妹去唱小敏的诗歌,
这其实不太是普世性。同样的,日本地区信徒的诗歌,恐怕也未必能感动中国地区弟兄姊妹的心。
台湾台语的诗歌也一样,不仅未必能感动中国地区信徒的心,
也可能未必能感动欧美国家信徒的心。以台语旧圣诗296‘耶稣召我来行天路’为例,
英文是‘He leadeth me’。
英文的歌词和曲调,能感动人心;
台语翻译的歌词,和这曲调也非常搭,也很感动人心。可是,请注意萧泰然教授以这首台语圣诗的歌词,创作出新的曲调来搭配。
耶稣召我来行天路(萧泰然)这时,台语歌词和新的创作曲调非常搭配,能感动人心,
然而换成英文原歌词,就变成非常怪,一点都不搭。
(自己用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去唱看看就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这首新创作的台语圣诗,由于具有台湾的风格,
未必能感动中国地区信徒的心,也未必能感动欧美国家信徒的心。
假使要进入欧美国家,可能英文翻译必须大改,不能采用原本的英文歌词。其实,我觉得,‘不同文化风格’的诗歌,未必要勉强大家都要去唱去学。
当然,以上都不是绝对真理,只是我个人感想,听听就好。接下来,讲这首诗歌的‘歌词’部分。
单单‘请来,耶稣,祢做奴仆’,我们不能说这是错误,
而且整首个歌词,我们也无法说一定错误。
但为什么会感觉很怪?
因为不仅是曲调问题而已,而是‘背后的神学’,就是大有问题的神学。
这首歌词,是‘解放神学’的思想。表面上看,解放神学,就是看重受压迫者、为受压迫者伸冤。
这样好像没什么不对,但其实更复杂。
很多东西,一开始是出于善意,
但是,通往地狱的路,很多时候,也是由善意造成的。
‘共产主义’,就是一例。解放神学的错误,在此不探讨。
但是,正因为这是错误的神学,所以当一首诗歌用错误的神学当背景时,
我们很容易就感觉不对劲。ICCP信仰宣言主题十三‘有关文化、本地化、和福音’第十二条
‘我们否认任何合乎圣经的宣教士或跨文化的传道人可以合法地提倡社会主义、马克斯主义、纳綷主义、“解放神学”或由民事政府作财产重分配,因为这些哲学和活动都不合乎圣经。’
#7 天路客 于 2019/03/14 12:20
天路客
‘不同文化风格’的诗歌,未必要勉强大家都要去唱去学。…………….
深有同感!
许多地区的诗歌极有特色,单是要抓到旋律,已经很难,更甭说要从心里呼应。
当然,多唱个几次,比较熟悉了,口唱就不是问题,但心却无法和。新圣诗收录这些诗歌,想来是把普世性看得比口唱心和还要重要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