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基督徒态度:建立在‘自我否定’上的‘自我肯定’(上)
‘我是尊贵的王子’,更绝不是真正圣经教导,而是断章取义的乱解。
犯了一个很致命的大错,就是——–没建立在‘我不配’、‘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没有’、‘我是罪该万死的罪人’这种‘自我否定’的根基上。
根基错误,之后的房子,就不可能稳固。
住在这种根基错误的房子里,常常会害死自己。
而且是‘罪该万死的罪人’!
这种罪人,是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敢求主开恩可怜的罪人。
是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有生而为人的价值。
没有了这种基础,其他都是空谈、乱谈。
我们是‘上帝的宝贝’,这种观念,假使没有‘我们一点都不配’的基础,
那么,这就是虚假的谎言、没有上帝背书的安慰。
这种安慰,只有暂时的麻醉效果,没有真正治愈的果效。
清楚知道自己是重罪者,一点都不配蒙恩;
清楚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良善、美好、值得上帝称许与喜爱;
清楚知道自己是又脏又臭、全身污秽的虫;
在这种‘彻底自我否定’的基础上,
我们开始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
这时,我们开始能有‘自尊’、‘自信’、‘自爱’。
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的自尊、自信、自爱,
而是随时记得自己不配蒙恩的自尊、自信、自爱。
这种自尊、自信、自爱,由于和‘不配’连结在一起,
所以绝不可能变成犯罪的自傲、自我膨胀、忘了自己是谁。
换言之,这是一种‘充满节制’、‘满有平安’的自尊、自信、自爱。
由于依然知道自己不配,所以依然会保持谦卑;
由于知道自己已经蒙恩,成为上帝儿女,所以可以有尊严地活着。
(请记住,是‘儿子’,不是‘王子’!
儿子是中性的词汇,
王子几乎和荣华富贵扯在一起。)
我们深知自己活着,必定有意义,否则上帝不会让我出生。
我们未必会在今生获得荣华富贵,但是,我们深知天父时刻守护。
并且,我们也会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不高看也不低看。
世俗心理学会让人不知不觉中忘了自己是谁,常常高看自己。
更甚至,与现实状况脱节,真以为自己很不错,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正因为我们时刻谨记自己不配,所以,我们不会把自己看高了。
‘我一定会会成功!叫我是第一名’这类常见的积极思想技术,
绝对不会成为我们的行事为人准则,
因为,上帝本来就没保证我们获得今世世人眼中的成功兴旺富贵。
正因为我们不高看自己,所以,即使穷苦度日,我们依然能甘之如饴;
也正因为我们不低看自己,所以,即使穷苦度日,我们依然不会否定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这种建立在自我否定上的自我肯定,会使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检验—–
我的自信,是合圣经的吗?
假使不合圣经、脱离现实,那么,就必须不断回归自我否定的基础上,重新再出发。
小小羊
心理学的自尊、自信、自爱绝对与圣经背道而驰。
以下节录“中国基督徒需要批判心理学”的“自爱、自信、自尊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吗?”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self-esteem.htm圣经没有教我们“自爱/自尊/自信”,而且很多经文带有完全相反的含义。
自爱
基督徒心理学家都很喜欢引用“爱人如己”(可十二31)一句话来说明圣经教导我们先去爱自己,然后才能去爱别人,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圣经解释。神学家 James Edwards 说,这样的观念来自心理学,圣经从来没有叫你爱自己,却多次命令我们去爱神和爱其他人,所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懂得要爱自己,满足自己的愿望,少有人需要别人提醒,所以圣经的意思是说信徒应该照顾别人,好像照顾自己一样。[xxiii]
果真如此,圣经多次命令我们去爱别人,譬如﹕“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十五12)“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四11)
“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五14)
圣经不担心你不爱自己,譬如你肚子饿的时候,你一定会找东西吃,问题是别人肚子饿的时候,你怎样做?或者两个人都肚子饿,但是只有一碗饭,你怎样做?你能“爱人如己”吗?诚然没有人能完全不自爱,但是圣经教导我们朝着“舍己”的方向走,每天少爱自己一点,多爱别人一点,但是今天的心理学理论是教人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走,与圣经真理背道而驰。
而且,“末世…人要专顾自己”(提后三1-2; NIV 作 lovers of themselves),现在教会内外都有人大力推动“自爱”,想是末世症状已经显明。
自尊
“人算什么?”(诗八4;一四四3;伯七17)“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箴廿五27)“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箴廿七2)“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十四11)“以谦卑束腰…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祂必叫你们升高。”(彼前五5-6)“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KJV 作 Esteem others)
这些经文和自尊的观念和谐吗?当然不和谐!正如自爱一样,圣经是不怕你缺乏自信和自尊,只劝你约束它,学习谦卑和信靠神,心理学理论和圣经教导是背道而驰。
自信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么?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二十六12)“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二十八26)“虚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自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这些经文和自信的观念和谐吗?当然不和谐!
大概又有人问﹕“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自信?岂不是很颓丧吗?”圣经虽然不教导我们自信,却没有教导我们意气消沉、悲观消极,圣经有更宝贵的道理——信靠神,不是信靠自己。
约书亚很可能是一个自信不足的人,他自己并没有设法去增加自信,神也没有鼓励他自信,神只是鼓励他说﹕“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一9)神弟兄姊妹们,你觉得自己自信不足吗?请你信靠仰望神。
最后请留意圣经里的属灵伟人怎样看自己,他们的自我形像应该是我们的榜样。
摩西在年青的时候一腔热血,后来经过四十年的磨练,当神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呢?”(出三11)。
大卫对自己的评论甚多,因为大部分的诗篇都是他的心声,他说自己是“软弱的”(诗六2),又说“神阿,我的愚眛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隐瞒。”(诗六十九5),也知道他的好处不在神以外(诗十六2)。
保罗对自己的评论最有趣,虽然他的工作“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十二11),他说自己﹕“又软弱,又惧怕”(林前二3-4)。王明道先生所翻译的《隐密处的灵交》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观察﹕在成圣上的进步,可以用对于所剩存的罪所有的敏感度去衡量,使徒保罗在主后五十九年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他称自己为‘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9);过了五年以后,在主后六十四年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他称自己‘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三8);到主后六十五年,在他正要行完在世路途,预备进安息的时候,他写信给提摩太,竟然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提前一15-16)。
由此可见,灵性愈进步,自我形像愈下降。
但是这些伟人们都懂得信靠神﹕当摩西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将以色列人领出埃及的时候,神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去”(出三12)。大卫倚靠神的心最明显不过,他说﹕“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诗五七1)诗篇中也充满了这样的句子。保罗更没有例外,他非常明白工作的力量来自神,当他讲到自己“四面受敌……却不至死亡”(林后四8-9),因为他深深明白“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四7)。
结论
自爱/自尊/自信,不但不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且对基督徒灵命有不良影响,敬劝弟兄姊妹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很不错的分享,请问是否可分享转载至大陆的网络社群平台呢?
ex : QQ , 微信,。。。etc
———————————————版主回复:
欢迎自由转贴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3561699.html小小羊 上
有人称赞某A说他很谦虚,某A若是回答”Yes”,那其实是不谦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