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14年06月13日其他

8,794 views

发问:精神病患多为心灵上的问题,要优先做圣经辅导,而非去精神科就医?

问题:

有牧师教导:许多精神病患者的所谓精神病并不是真的生理问题,而是单纯心灵上的。

也就是说,许多被指为精神病的其实是出于罪的问题,

因为大部份的精神病是出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而人在未能真正与上帝关系复和之先,是无法与人有正确的良好人际关系(有的也只是利益上的表面良好),

所以圣经辅导是建议人先从罪的问题说起。

(隐私已去除,内容有改写)

答:

精神疾患,基本上可分成二大类:

1.精神错乱——–如:精神分裂、躁郁症、妄想症、、。

这类型的精神病患,就是我们常说的‘疯子’,

他们整个人是错乱状态。

2.非精神错乱——–如:忧郁症、人格问题、、、、。

这类型的病人,并无错乱状态。

很不幸的,一般牧师由于对医学领域不够了解,

所以在讨论精神科时,无法区分此二大类的差异。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心理学。

心理学一样可分两大类:

1.科学实验类——如:语言学习、脑部运作、、、

2.非科学实验类——-如:各种心理辅导、佛洛伊德、、、

我敢讲不客气的—–不管是精神医学,还是心理学,

假使我们认为第一类的精神错乱不须接受精神科治疗,

或是拒绝接受第一类科学实验类的心理学,

这是严重不当的。

我们该小心谨慎的,是第二类的状况。

因为,精神科第二类的那种非错乱的精神疾患状况,很多都确实和罪有关;

而心理学第二类的那些非关科学实验的技巧与学问,很多也确实是邪术、或其他不合圣经的观念与技术。

但是,若说精神分裂、躁郁症是罪的问题引发,我不同意。

因为,这和把精神分裂、躁郁症都当成鬼附一样荒谬。

精神分裂、躁郁症原因,到目前依然不清楚。

我们只知道目前已经发现脑部某些物质不平衡,

而且使用药物之后,状况确实多半会获得大幅度改善。

这些物质不平衡,是因为‘个人内心问题’所导致;

还是‘先物质不平衡’,才导致内心问题;

还是混合型态,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学生是因为发烧而上课打瞌睡;

还是因为不想上课而上课打瞌睡;

还是多种因素的混合;

处理的方式并不相同。

假使一律当成不想上课才打瞌睡,这不是理想的判断方式,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然,犯罪本来就可以引发各种身体状况,就像犯罪当然也可以引起发烧生病。

但是,正如我们不会一看见发烧就‘先’认为那是犯罪引发,

我也不同意一看见精神错乱就先往犯罪去套。

假使我们有这些医学知识,再去看这些牧师所讲的,

我们会发现他们通常不是在讲第一类状况,而是第二类。

我想,这些牧师,并不会反对精神错乱的病人该去精神科就医,

也不会反对那些科学实验得出的心理学知识。

假使,他们真认为精神分裂、躁郁症、妄想症这类错乱型的是单纯心灵上的,

所以用认罪悔改、圣经辅导就可以解决,

那么,我无言,而且拒绝他们这种错误的教导。

因为,这和灵恩派叫人生病不要吃药,单靠祷告一样荒谬。

当我在讲述鬼附与精神病状况时,不特别去提第二类。

因为我讲的是‘鬼附’。

会和鬼附产生混淆的,当然是精神错乱那类,而不是第二类。

既然是第一类精神错乱类,所以当然要就医,而不是先去圣经辅导,要求病人认罪悔改。

至于忧郁症,成因比较复杂,而且不少和罪可能有关。

但是,也确实,不少人会在药物使用之后,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

而就像发烧最好是吃药+祷告,

同样的,既然药物有良好效果,所以忧郁症也最好吃药+祷告,

而非一味拒绝药物。

至于人格疾患(好比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一般无特殊药物可医。

这种类型和罪的关联极高,要针对罪的部份去处理。

其实,自恋型人格,和圣经严厉谴责的法利赛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若不解决罪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人的人格问题。

焦虑类疾患(如: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不少有药物可控制。

不过,单靠药物是不够的,所以一定要加上圣经辅导。

但是,对此类疾患依然不须拒绝药物。

失眠的话,有药物可处理,而且效果良好,但不宜产生依赖。

假使有人敢去做科学实验的话,

应该可以发现:

‘药物+圣经辅导’会比‘只有圣经辅导’、‘只有药物’效果好。

当然,不是效果好我们就能用,因为有些效果好是来自违反圣经的东西,

这种就算有效,我们依然拒绝使用。好比:

邪术技巧(如:内在医治、冥想、积极思想、、),还有很多辅导咨商技术。

可是,药物与医学,绝大部分属于非圣经禁止的领域,

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不须拒绝。

园地不少弟兄姊妹罹患忧郁症,

在未经药物控制前,什么认罪悔改之类没搞过?

问题是,状况就是严重。

反而是开始药物控制之后,圣经辅导才开始能发挥作用。

道理很简单———-一个发高烧、头昏脑胀的人,你对他上课,他有能力听下去吗?

你先把他发烧控制一下,让他不要烧那么高,让他不会那么严重头昏脑胀,

这时你对他上课,他就比较能吸收进去了。

硬要一个发高烧的人不准吃退烧药,然后要他很认真上课,真的强人所难。

园地一贯主张圣经辅导、反对世俗的心理学,而且有多篇文章。

但是,我们不因此就否定医学的药物使用,更不因此就否认科学实验得出的心理学知识。

再强调一次:

有状况,就该去精神科就医;

有状况,该药物治疗就该药物治疗;

然后,我们依然要加上圣经辅导,

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处理之道。

否则,只想靠圣经辅导而不吃药,很容易和极端灵恩派只祷告不吃药一样,

都是走入错误的路线去。

愿上帝帮助我们。

小小羊


不让病患吃药的理由之一是如果因为药物上瘾就会失去对上帝的信心,这听起来很严重,但是有药可吃却不吃,病情更严重,岂不是更失去信心?
灵恩派教会的信徒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好像以前都没有这个问题,现在我提出来才发现?
因为那就是要强制自己用力信下去的积极思想的邪术,好像祷告要很激烈还不够,禁食要不吃东西把自己饿死祷告才够力。
信心不必然都是从祷告产生的,知道自己的祷告不合圣经也可以产生信心。重点不是我自己的祷告,而是圣经的真理。
所以圣经的一句话理解偏差了,用那一句决定全部的真理,会使自己和别人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4年6月14日 01:11

我刚好学过心理辅导,这问题曾经是我很大的困扰。经过多年的摸索,渐渐掌握到一些关键。有一位师母小时候被父亲乱伦,婚后跟先生同房一直有很大的恐惧,后来就整个拒绝和先生同房。圣经辅导(指像Jay Adams 那样的圣经辅导)会怎么帮助她呢?聆听、同理、指出她的罪、做认罪交托的祷告、鼓励她向先生认罪、信靠神、立志照着圣经的教导行,也就是努力克服恐惧跟先生同房。不幸这位师母不只“没有胜过(原来的)罪”,还多了一些新的困扰:是不是她认罪不彻底?是不是她对神的信心不够?是不是她还没有尽力?…
不跟先生同房,明显是违背圣经,也亏欠先生的。但对同房的恐惧也是事实。前者可以称为罪,后者应该称为困难,这样的讲法我想大概不太会有人反对。罪要认,要悔改;困难要解决。解决困难需要祷告、交托,需要相信神、依靠神、顺服神,这是最重要的。但除此以外,就像身体生病或经济发生困难时,是否还应该做别的事呢?
我们都知道心理治疗揭橥的目的,是帮助人解决心理上的困难。心理治疗的确也帮助人,解决了不少心里的困难(无论这解决是因为心理治疗的方法有效,还是因为有人理解和陪伴,或是随着时间而逐渐消失,抑或其他原因)。我所认识到心理治疗的最大问题,是忽略罪(不承认罪,也不认为有必要认罪),而一律教导人看自己是受害者,把对人的伤害看(因为过去所受的伤害)成身不由己的结果。治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跟灵恩派的问题蛮相似的,就是追求的重点是今世的快乐满足。
Larry Crabb在这本书里还提出一个关念,指出心理治疗的另一个严重错误:人只信靠自己,要自己做主。世俗的心理治疗相信人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也是以人自己决定的目标为准。依靠自己,不相信神,和以自己的判断,而不以神的旨意为标准,其实就是犯罪。
我想圣经辅导在“罪”的方面是对的,但在“困难”这方面却过于简化而粗糙。从摩西写五经的时代到现在,管理学的知识、观念、和技术已经“进步”了很多。管理学的知识、观念、和技术,一部分是关于心理的。如果基督徒可以接受现代管理学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其实心理治疗也不应该像邪魔外道那样,一概排斥拒绝才是。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14日 13:12

给泰一:
你讲得很棒,
把‘罪’和‘困难’分开,更是精彩的论点。
但因为没有更进一步的讲解,所以有些地方我比较无法掌握你结合二者的方式。
所以,能否针对你讲的这种童年被性侵,婚后无法性生活的案例,示范一下你如何处理?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14日 17:41

谢谢小小羊指出了我的疏漏。这个童年性侵案例的处理,讲起来比较复杂,我想先用个比较单纯的案例,来分享我所领会的原则。
我帮忙过某教会的一对领袖,他们长期以来有很大的冲突,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财务困难。帮忙的过程让我清楚看到咨商技巧的效果(但咨商技巧的效果只能针对问题的局部,是有限的),也看到需要神亲自动工(若神没有动工,结果不会那样完满)。
有一次谈到冲突,我建议他们下次快要冲突时,先暂停,拿录音机来,录下冲突的过程,第二天打成逐字稿,下次我们见面时带来。他们发现从那以后不太容易发生冲突了,因为每次快要冲突时,都会有人问“要不要录音”。后来他们发生过一次冲突,录下音来,不过要打逐字稿的时候,两个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会发生这个冲突?自己怎么会说出那么幼稚的话?
这个技巧降低了冲突的频率,但真正的改变是因为神在环境中所做的安排,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需要,主也为他们的财务困难安排了解决。
从那次的经验里,我领悟到无论用什么方法(单纯的劝诫也好、仅仅是陪伴也好、整理复杂的童年伤害也好),都必须依靠神,都需要神自己动工,因为,我相信,如果神不允许,困难是不会消失的;如果不是圣灵动工,生命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觉得在基督徒的助人工作中,必须帮忙求助者体认到神是真实的、可信的、能依靠的、当顺服的。在任何事上,这四样都是必须的,不过重点是要让人体认到,而不只仅仅是知道。这是一件比劝诫、教导更深、更要费功的工作。
要解决像童年性侵伤害这样地积重的困难,需要的是“体认”。受害者要体认上帝的信实、可依靠,也要顺服神,放弃长久以来依赖的自我保护。受害者还需要春分体会自己真实的光景–最怕面对的自我形象(我是肮脏的、我是破烂的、我永远都不干净…),因为觉得是大逆不道而不敢承认的想法(我恨我爸爸、我想杀了他、基督的宝血也除不净我身上的污秽…),最希望一辈子不再感觉到的感觉(性交和爱抚时唤起的儿时心里的无助、身体上的痛…)等等。
为什么要让求助者再去体会 那些她一生都在逃避的 痛苦和恐惧的感觉和记忆呢?因为在那些东西里有她对上帝最深的需要,那是她最脆弱无助的地方,是她最需要帮助,人从来都不能给的。把生命中最痛的痛带到上帝面前,把心中最怕的怕在上帝面前打开,这时祷告是降卑的,认罪(多年来心中的恨、对神的怀疑和不敢相信、因自己的问题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等等)是痛切的,信靠是愿意鼓勇尝试的,顺服是出自信靠的。
帮助这位师母,需要的不是把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恐惧打包,而是支持着她在主面前摊开,在每一个过犯和伤口上,借着祷告和神的话语,经历神的真实、可信、能依靠、和当顺服。在这过程中,心理治疗的训练可以让助人者能够忍耐陪伴时的惊吓、冲击、难过、与痛苦,和有时会出现的对求助者的不耐烦。心理治疗的训练可以让助人者比较了解 求助者当下内心的经历,做出比较合适的回应。当然,这些帮助都是局部的、有限的,能够带来生命改变的医治的,是上帝自己的工作:在环境中的安排,和在心灵里的工作。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14日 19:43

写完上篇之后,我发现还有东西也遗漏了:支持。怎么支持?陪伴、安慰、理解、分担生活上的负担(如送顿晚饭、帮忙带带小孩)、和哀哭的人同哭…这是连世人都知道的支持。代祷、一起祷告、见证、劝勉、分享读经亮光…是基督徒都熟悉的。我想说的是 祷告、见证、劝勉和分享读经亮光,有时是支持,有时反而会变成施压或打击。
当那位师母在跟先生同房的事上,表现得仍然害怕而犹豫时,告诉她圣经上主应许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可能是一个支持,也可能是一个压力,端看说这话的人的心,和从心里流露在声音和脸上的态度。说的人如果心里想的是“所以你应当…”,那位师母感觉到的会是什么?说的人如果心里想的是“我知道你还害怕,主也知道,但是主这样应许,好不好你像玛拉基书三章10节说的‘试试祂’,试试看相信祂的应许?也许你不会一下子就经历很大的成功,但不管大或小,甚至这次一点都没有,全都在神的掌管中;因为你愿意信祂,表示你爱祂,祂会使这经历效力,让妳从这经历中得益处。妳相信神,妳试试看,成败神掌管,成败不是妳的责任”,他的表情、他的语言、他的声音会完全不一样。这会让那位师母有什么感觉?这是我想要多写一点关于支持的原因。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14日 21:26

不好意思,再次出现。因为觉得前面两篇并没有清楚回复小小羊的指示。
小小羊指出 结合最与困难二者的方式,我没写清楚,而前两篇我写得可能太多,也就没法真正讲清楚。所以我想用几句比较简单的话,把重点说一说。
两者结合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罪要认,困难要面对;在诚实面对困难时,一定会看到很多过去隐藏的罪。
稍微做点解释:
在深入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堪的、可怕的事情会想起来,心中必然想要压抑它们,想要逃避,把它们推回去,或是想要草草地承认,求神赦免了事。但是这些事情里,隐藏了很多犯罪的想法,里面可能有很多犯罪的意图,也一定会有不该有的感觉。如果能够的话,尽量一样也不放过,在神面前都原原本本地承认,不只承认,还求神帮助细细地查看,看出里面千丝万缕的隐情,把里面的隐恶拉出来,也让里面从来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和从来没得到安慰的伤痛出来,一起摊在神面前,从神得到赦免,得到满足和安慰。在这过程里,常常有很长的祷告,很长时间的沉默,很多一起心痛的哭泣。
面对困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条路一个人走很难,会因为太痛而走不下去,太熬人而草草收拾,必须有人陪伴。陪伴也不容易,因为不但非常耗时,也会唤起自己的很多伤痛。这是跟灵恩派的内在医治很不相同的。跟灵恩派内在医治不同的另一个地方,是陪伴的人不宣告医治。报告(是报导而不是宣告)医治的是求助者本人。求助者自己在经历医治的改变之后,不但在言语上做见证,在生活上流露出确实的改变,也在行为上活出改变之后的生命品质:爱神、爱人、和甘心的顺服,无论主定意困难是否除去。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15日 01:49

从1990年代开始我就有在注意新纪元运动的所谓身心灵冥想能量训练,包括音乐治疗,是非常功能取向的,所以逐渐有人发现音乐的丰富内容不该被宗教灵修的单一动机捆绑,近年这种音乐不再是市场的主流,在历经无神论阶级斗争的中国大陆也不容易成为主流。
但是人本心理学的咨商难免不会和静坐、冥想、积极思想这些东西合流,这显示了人本心理学在知识与灵性的建构上是很贫乏的。我们可以把人类分成三种,一种是以身体的需求领导思想和行为,一种是以思想领导身体的行为,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并寻求完全物质化或心灵化的可能性。
辅导的个案不也时常在如此功能性认知与真理论述的两极方向拉扯?所以很多人都有经验,失恋时最想做的就是离开以前熟悉的场景,有办法的父母就把小孩子送出国做小留学生,甚至可能是出于原生家庭父母对于大环境的认知之偏差而造成很多不幸的后果。
理论和实际上没有宣教士来异地,就没有福音的种子可以生根建造,所以不能说一个地理与文化的空间和时间因为不适合福音真理就必须顺应自然。精神官能症患者长期在疗养院修养身心灵,结果还是很自然地就回复到过去情境的想像,很少会自然地痊愈。
忧郁症、感情创伤、精神崩溃,在医学上有特别的定义,“圣经辅导”原来就是很功能化取向的,圣经的功能原来不是为了心理辅导的过程方法设计的,特别是中世纪前后很多符号象征被广泛使用,用新的符号取代旧符号的记忆,可能会更加混乱,对于重度精神官能症患者是更危险的。
但是我个人相信从圣经的启示出发的心理学是可能的,然而“心理学”的范畴本身就是关乎心理意识的学科类别,“圣经辅导”不一定非要和“心理学”关联不可,这是常见被忽视的观点。“教牧辅导”有独特的位阶,非教牧的以圣经为本的心理学辅导是可能的,教牧的非心理学的辅导也是可能的,如果政府法律的规定完全把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辅导限制在“心理学”的范畴,而应用的方法又完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这在我们基督徒与基督教会的观点,是灾难的起点。
“教育心理学”被广泛的应用,使问题更形复杂。几乎到了没有人可以处理这么复杂的情势的地步,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开始重度依赖有神学、哲学、科学背景的牧职人士,造成向知识精英贵族阶级集中的结果,这不是圣经的基督门徒的标准典范。要知道医学的临床实验不是人人都有环境设备,这也会造成资本集中的结果。
我之前说做科研的要有所准备,现在看来不是专指高等科学院的研究员,而是包括了所有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的人,甚至可能是牧师。回到现实世界的案例,我们不能任凭焦虑或躁郁主宰我们的人生,因此在一个复杂的情势当中必须要有优先的次序。
辅导不一定要是心理学的,心理学不一定要是人本的,就好像总统不一定姓蒋,主席不一定姓毛。旧约圣经最古老的约伯记主人翁约伯,后来发现他自己原来不认识神,我们注意到他最终得到更大更好的祝福,却没有注意到他到底认识神了没有。
使徒保罗为什么竟然能够开展他的福音之旅?简单地说,因为神除去了很多障碍,大家想想,船难是时常发生的,有毒蛇猛兽是时常遇见到的,保罗这样有大学问的人还免不了这些困境,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保罗被视为基督教创始之人,显然基督教从起初就是运动派的,是信心派的,是福音派的。
怎么看保罗都不像是灵恩派的。无论如何,奥古斯丁抓到重点了,“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如果你有一个朋友是真的像保罗那样,就会比较像基督而不像魔鬼,你无论在何处,都不必羡慕那些人长得漂亮的,歌唱得好听的,住在明星学区的,在欧美名校读过书的人。
反过来说,拥有这一切,却像魔鬼,就比什么都没有的更遭。好消息是上帝的救赎不会因为魔鬼的搅扰而失效,也就是说就算你越看越像魔鬼,你也不必自杀,你可以寻求上帝。前面都听不懂也无妨,记得最后这句话就是了。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4年6月15日 23:25

感谢泰一的分享。
不过,我要对圣经辅导,做一些解释与说明。
基本上,泰一分享的东西,其实和圣经辅导,并没什么太大差异与冲突。
很多东西,名称虽然不同,但实质却差不多。
也就是说,泰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圣经辅导在讲的东西、做的东西。
圣经辅导,其实,其核心思想,就是‘唯独圣经’。
放在辅导上,就是—–确认自己的每个做法,都有圣经依据、合乎全本圣经。
有圣经依据、合乎全本圣经,不表示我们每件事都要开口闭口拿出经文。
但是,只要追溯,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圣经为根基。
就像我们研究物理学、医学、化学,不用开始闭口圣经,
但是,我们一定可以追溯到圣经,而且是以圣经做根基来出发。
另一个名称,就是‘具有圣经的世界观’,养成凡事会回到圣经、用圣经来思考、用圣经看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药物,但依然是以圣经为根基。
因为,圣经本来准许使用药物,但禁止唯独药物而不加上信仰。
心理学一些科学性的研究,圣经辅导依然使用。
像学习、脑神经的运作、、、。
当然,有些人会把这类心理学归类为‘生理学’。
这只是名称的改变而已,没有关系,反正概念抓住即可。
我们说‘圣经辅导反对心理学’,不是指这类状况。
圣经辅导反对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人本思想’的心理学。
心理学中,任何人本思想的东西,都是我们反对的。
可是,有些心理学的辅导技术,和圣经辅导,观念与技巧是相同的。
但是,这些技术与观念,未必只在心理学才能学到,
而是很多领域都可以学到。
好比:爱心对待受辅导者、要保护隐私、要建立起信任关系、、、。
另一方面,圣经辅导和心理学的辅导,有很重大的差异。
好比说:
一般咨商辅导,没有罪与信仰的基本观念与架构;
圣经辅导却有强烈罪与信仰的架构。
好比说:
一般咨商辅导,会尽量避免把辅导者价值观强加在受辅导者身上;
可是圣经辅导却不然,是具有高低关系,必须灌输价值观的。
好比说:
一般咨商辅导没有对罪的判定;
可是圣经辅导会对罪做出判定,并要求改正。
用一种比较不是很精准的方式来描述的话:
一般咨商辅导,是一种‘平等关系下’的辅导关系,像同辈;
圣经辅导,是一种‘上下关系下’的辅导关系,像师生。
这种架构差异极大。
当然,上下关系,不表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轻视心态来辅导,
而是辅导者自己要清楚,要把正确圣经教导灌输给被辅导者。
而罪的概念,不表示每件事都是由罪导致,更不表示不管状况与阶段,劈头就拼命探讨罪的问题。
这种态度,我们可以简单归纳成‘爱心’两字,
而这并非心理辅导所独有,而是很多领域都有的概念。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辅导者,是可以没受过心理辅导训练,一样可以成为好辅导者的。
相反的,受过心理辅导训练,假使不够谨慎小心去除各种毒素,反而很容易使用不合圣经的方式来辅导。
当然,假使像泰一一样,能清楚各种状况,使用的方式也是合圣经的,那当然没问题。
以小时候被性侵,长大后拒绝与丈夫同房的案例而言,
这是很棘手的领域。
泰一分享了他的处理方式,我也开始分享我用圣经辅导观念的处理方式:
1.基本上,小时被性侵的人不少,但为何长大后依然被严重影响,而且拒绝与丈夫同房?
就像美国黑人很多都在贫民区长大,男的长大多半混帮派,女的当娼妓,可是依然有力争上游的。
为何有些人能挣脱,有些人却不能?
这表示具有‘个人性’因素在里面,而不是单纯‘环境因素’、‘事件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找出个人性的因素,否则问题无法解决。
2.拒绝与丈夫同房,当然是违反圣经规定,这就变成犯罪。
虽然很可怜,但是,很不幸的,拒绝同房,就是犯罪,
受辅导者必须清楚这是犯罪,而且要努力改正。
说这些,不是严厉责备,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陪伴受辅导者一起回到上帝面前,
一起认真面对各种状况与困境。
并且,辅导者让受辅导者知道这是罪,不是出于一种‘定罪、谴责’的态度,
而是一种‘告知、教导’,并且是出于爱心的。
好比说:
责备受辅导者你不该犯这罪、严厉谴责受辅导者犯这罪,这是错误的。
温柔让对方知道这是犯罪,而且不谴责,而是陪对方一起面对这罪,这是正确的。
(注:圣经辅导并非不能责备受辅导者,但不是一开始就责备,而是辅导之后,当受辅导者一直拒绝努力时,有时可加上一些责备,以资督促)
3.既然这是犯罪,那我们就要找根源与原因。
这时,就必须面对幼年被性侵的问题,诚实面对自己心中各种感觉:
悲伤、愤怒、害怕、、、、。
然后,一一解决这些感觉问题。
而感觉问题的解决,每一项都要回到圣经,要知道圣经正确观念是什么。
事实上,很多人自己原本的观念,很多都是错误的。
那些错误的观念,都很容易变成重轭压死人。
所以,圣经辅导要努力帮受辅导者建立起正确圣经观念,去除各种重轭。
很多重轭一旦被去除,状况就好一大半。
好比说:愤怒。
一般基督徒都以为愤怒就是犯罪,却不知道基督徒是可以愤怒的、愤怒未必是犯罪,
而且很多人也不知道,有时,受到重大伤害时,基督徒甚至可以使用诗篇的咒诅诗的。
4.正确知道每种状况的圣经观念,然后该认罪的部份认罪,并求上帝赐下力量,努力去做。
这时,各种实际可行的方法,都可以拿出来尝试。
好比:先和丈夫学习拥抱这种肌肤接触,逐渐克服恐惧感之后,再慢慢进入亲吻、爱抚、、、。
好比:有时可以使用一些抗焦虑、抗恐慌的药物,减少那种焦虑状态。
一般辅导咨商,会尽量让被辅导者讲,辅导者只是倾听,而且尽量不加个人意见、不做教导。这比较像一种‘朋友间的倾吐’。
但圣经辅导却不是只让被辅导者进行发泄、尽情讲而已,而是要不断‘教导’正确圣经观念。这比较像一种‘师生间的辅导’。
当然,这不是只有老师讲、学生不能讲的情形,
而是老师认真听学生讲述状况与问题,然后告诉学生圣经答案,并陪学生一起面对问题、鼓励学生努力。
其实,类似圣经辅导的模式,天主教已经进行上千年了。
那种神父告解模式,就很像圣经辅导。(当然,还是和基督教的圣经辅导有很大差异)
基督教传统的牧师探访,也是在进行圣经辅导的应用。
小小分享,提供大家参考。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17日 11:51

第一条
我们确认圣经是关于上帝、人的存在、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的真实知識的唯一基础。
我们否认人、他的心理、或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離开包含在圣经里面
权威性的知識去了解。
1. 创1:1; 申29:29; 诗 19:7-11, 14; 箴1:7; 赛 8:20; 西2:8; 提后 3:16
2. 与1相同
第二条
我们确认圣经借由诫命和例子已足够提供一有系统的辅导方法,并提供一足够的
基础去了解所有人与处境的问题。
我们否认圣经既不足以提供辅导者智慧,也无法对被辅导者提供安慰、督责、归
正、和在对的行动和思想中训練。
1. 申29:29; 诗 19:7-11, 14; 119:98-100; 西2:8; 提后 3:16
2. 与1相同。还有诗 119:9, 11
-摘自《芝加哥宣言论圣经无误论》关于合乎圣经的辅导法
中文http://churchcouncil.org/ICCP_org/Documents_ICCP/Translations/Chinese%20Distilled/Chinese_ICCP_Docs_Trans_Jack_Lee.pdf
英文
http://churchcouncil.org/index.php/the-official-documents/19-counseling/

Posted by 无名 at 2014年6月17日 16:24

最近读到一个国外的案例,是一对在青少年事工传道夫妇,先生发脾气时会情绪失控,非常可怕。太太基于顺服丈夫的要求,忍受了十二年,终于快要崩溃,而无法继续跟先生一起生活。
辅导者的助人工作 要对人有益而且不造成伤害,有三个条件: 1)本于归正神学,2)依据正确解经,3)教导别人之前必亲自奉行实践。
“妻子要顺服丈夫”是圣经的教导,但教会的解经出问题,用这条教导,当成诫命要求妻子。其实丈夫明知他的情绪,造成妻子的恐惧和心理伤害,却没有改变,把它“养”了十二年。姑且不提丈夫要爱妻子如同爱惜自己的身子这个教导,很明显地他违背了第二大的藉命“爱人如己”。丈夫违背诫命时,妻子是不是还应该顺服丈夫?
我用这个例子,说明神学和解经的正确性,在辅导工作上非常重要。偏差的神学、错误的解经、罔顾人性的教导,会使原本助人的辅导变成伤害人。
芝加哥宣言主题十九的第二十条说:
我们确认世俗心理学家(和别的非基督徒)的有些观察和作法,当以合乎圣经的
前题假设的亮光之下來重新解释和重新形态化的话,可能在基督徒辅导上有帮
助。
唐牧师在讲道中常常谈哲学,他的哲学素养就像他的音乐才华一样高深。他常鼓励信徒多读哲学书籍,培养哲学思考能力,而对华人教会不重视哲学,传道人普遍欠缺哲学素养非常感叹。我记得大学时修哲学系的课,心里的压力很大,防卫也很大,因为哲学系的老师经常把基督教信仰批得一文不值。但是唐牧师却认为我们需要多读哲学、读通哲学,学习他们的思辨方式和能力,以增加思想的深度,和解经时的严谨与正确性。
大部分哲学家的思想,和圣经与归正神学是严重牴触的,但我们对於哲学不该跟它“汉贼不两立”、“不共戴天”、“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要深入敌营“掳掠仇敌”。对哲学如此,对世俗心理学为何不亦复如此呢?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19日 00:04

谢谢小小羊及泰一弟兄(?),获益良多。
可不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就师母这个个案,丈夫的部分有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呢?有没有什么不该做的呢?
感谢您们。

Posted by 多加 at 2014年6月20日 11:53

泰一弟兄所言: "偏差的神学、错误的解经、罔顾人性的教导,会使原本助人的辅导变成伤害人.." 其中什么是 “枉顾人性的教导”? 时下颇富盛名的 ‘X香女人专栏’里教导(如下)是否为“枉顾人性的教导”?
在接下来的经文,我们在第17、18节,保罗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帐上,我必偿还。”各位姊妹,这也是主今天要对我们说的话,今天你做在这些不配得到你的爱,不配得到你的顺服、不配得到你的服事的人身上,就是做在主的身上。就当作是为主做的。而上帝给我们一个大的应许是,主必偿还。
上帝在天上记帐,并且上帝要我们将我的盼望放在主的身上。也许我们不知道要在监牢中熬多久,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神的心意,是希望我们接待阿尼西母,像接待主一样。这个阿尼西母可能是你的先生、你的婆婆….。
你心里可能想对方不值得我如此做,但是,今天如果是上帝对你说,“今天如果是我,你愿意服事我吗?为了我,你愿意待在这个家中吗?就算我求你,你愿意吗?如果你有任何的亏损,如果他亏欠你什么,记在我的帐上,我一定补偿你!”
甘心乐意的顺服
纵然,你有千百个理由与权利你可以主张说不,但是,今天为了主,你愿意吗?如果今天是主这样谦卑求你,他原本是可以命令我们的。但是,上帝就如同保罗对腓利门一样,希望我们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你愿意吗?
摘自 给充满无力感的你 一文
因着对上帝的补偿所产生的盼望, 而能忍人所不能忍, 是否更加讨 神喜悦?

Posted by 喜悦 at 2014年6月20日 12:46

感谢泰一的分享也回应一下:
世俗的哲学、科学或心理学等等固然是全然扭曲的,
而通常指的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宇宙观或人生观等等,
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来看是需要归正且重新建造的,
但这样世俗的哲学或思想,神却能借着它来刺激教会去发现圣经真理的精妙之处,
例如:奥古斯丁与柏拉纠的神主权恩典的论述,
让奥古斯丁发展出人得救无关人的一点行为,连信心都是神的恩典的伟大救恩论。
在此绝不高举“哲学”、“理性”甚至“神学”,我们反倒要批判且分辨它们,
最高权威乃是圣经以及上帝在历史引导的改革宗神学(特别是那些有十分把握的真理)。
不过身为基督徒还是得先建立好圣经的根基,
用圣经建立的根基去研究世俗的哲学或心理学。

Posted by KevinTSENG at 2014年6月20日 20:16

回应一下:
喜悦姊妹(应该是)所贴的文章和论点,我稍微搜寻一下,发现这专栏其实是中国学园传道会 馨香女人专栏网址如下:
http://women.cru.tw/
其中它的一些团契规范或是理念大体上我个人觉得还可以,但是有些文章就没有那么理想。
例如有篇谈到体罚的,就大量使用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来陈述,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这不是很恰当。
可以体罚吗Q/A
http://women.cru.tw/?p=2654
另外有一篇,是谈到面对叛逆期的孩子,这篇提到很多实际的作法,很"有效",但是里面有些方法也不是很妥当,他运用一些园地中有提到的"大声宣告、赞美、把自己的名字置换在祷告文或是经文中"这些错误的方法。
赢回孩子叛逆的心
http://women.cru.tw/?p=753
其实问题在于这些教导有些部分参杂了现代心理学、人本思想、灵恩式的宣告操练等观点,这是弟兄姊妹需要小心注意的,我们要很小心,不要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毒素"的影响。
小小分享~

Posted by 不配 at 2014年6月20日 21:53

最近太忙,时间有限,只能慢慢回复。
先回应泰一部份。
1.正确的解经是很重要的
泰一讲的例子,是很重要的提醒。
在此,我要开始回应喜悦姊妹的部分。
不配弟兄已经先点出‘馨香女人专栏’的一些问题点,
等一下我会补充这部分。
喜悦姊妹提供的这文章,是有问题的。
不管是‘教义上’,还是‘解经上’,都不理想。
喜悦姊妹这文章,基本上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凡事顺服’。
但这种解经法,严重轻忽‘反合性经文’、‘解通全本圣经’的重要解经原则。
圣经虽然有‘凡事顺服’的经文,但也一大堆‘不顺服’的经文。
也就是说,‘顺服’是有条件限制的,不能无限放大的。
夫妻之间,并非无限制的顺服。
任何人只要主张妻子必须无条件顺服丈夫,就表示他在进行错误教导,严重违反全圣经。
我常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提醒:
丈夫要叫妻子去卖淫,妻子要不要顺服?
假使这例子太极端,那我再用另一个例子来提醒:
丈夫命令妻子不准跑,要乖乖被丈夫毒打,妻子要不要顺服?
至于经文使用‘阿尼西母’,这非常糟糕。
为什么,知道吗?
1.阿尼西母是‘悔改者’。
也就是说,腓利门书的应用,属于‘要接纳悔改者’。
这一点都不是要人接纳‘未悔改者’的经文。
2.担保要补偿的是保罗,不是上帝。
而且,保罗也没放大到愿意为所有人做担保,只为阿尼西母一人作担保。
坦白说,这种拿经文乱解,然后乱讲出神圣话与的教导,
我很不喜欢。
这是另一种‘以神之名,制造重轭给人背’的情形。
这种搞法,不可能使人真正获得真理中的自由,
反而越綑绑越严重而已。
再来,我要讲一下‘馨香女人专栏’。
这专栏的基本立场,算是相当不错的,多半也合圣经。
但是,魔鬼藏在细节里。
“信念五:神对婚姻的心意是一夫一妻、一生一世、至死不离。
我们深信婚约的神圣,离婚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任何婚姻里的问题都应透过圣经舍己的原则去面对与解决。
信念六:妈妈亲自带孩子,为孩子奠定一生最重要的基础:安全感、健全的自我形象、正确价值观以及与神美好的关系。
我们鼓励有十岁以下孩子的妈妈回家照顾子女,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乍看之下,这有什么不对?
不对在哪里,知道吗?
不对在——–越过圣经,比圣经还严苛!
一旦比圣经还严苛,马上变成重轭,会压死人。
这时,变成用人意来讲出很神圣的话,但那却不是上帝要人做的。
不要以为叫人做坏事才是犯罪,
事实上,叫人做所谓“好事”,一样可能是犯罪,而且更可怕。
圣经有没有准许离婚?
有啊!
配偶淫乱、不信者要离去,这时是可以离婚的。
当然,我们要尽量鼓励避免离婚,但万一真的没办法的时候,符合这两种条件的离婚,并非错误,也非犯罪。
因此,我们不能说出‘离婚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任何婚姻里的问题都应透过圣经舍己的原则去面对与解决’这种话。
因为,有时,离婚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而舍己并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原则。
至于‘十岁以下’,更荒唐了。
圣经哪里这样讲?
妈妈‘亲自’带孩子也是,
圣经哪里这样讲?
而‘回家带小孩’,这是指‘不应当职业妇女’吗?
圣经有规定妈妈不能当职业妇女吗?
圣经规定得很清楚,父母有教育儿女的责任,
问题是,圣经并没规定太复杂的细节!
我们可以分享各种带小孩的心得,但不能把这种‘非圣经’的东西,
当成真理,变成准则,还认为大家都要遵守。
我不是说馨香女人专栏的东西都不好,更不是说都不能读,
但一样的,‘唯独圣经’、‘凡事用圣经作检验’。
不好的、教错的,我们就不要学了。
不配弟兄已经提出一些该专栏错误的例子,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的提醒。
2.我们对於哲学不该跟它“汉贼不两立”、“不共戴天”、“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要深入敌营“掳掠仇敌”。对哲学如此,对世俗心理学为何不亦复如此呢?
答:
很不幸的,这部分比较复杂,不是那么简单。
基督徒可不可以去读佛经、学习佛经?
当然可以!
那么,连这种异教东西都可以,学习心理学有何不可?
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吗?
出在——–1.警觉心,2.使用
基督徒可不可以读进化论、学习进化论?
可以!
为何我们不担心?
因为,几乎每一个信仰纯正的基督徒,都会知道进化论是错误、我们不跟随进化论。
因此,我们学习进化论,并不会受污染,更不会去使用进化论当成思想主轴。
基督徒可不可以学哲学?
可以!
因为,哲学领域,很多探讨的,是客观的哲学思想,
而一般基督徒有能力分辨哪些合圣经、哪些不合。
但是,也确实,无力分辨的也不少。
所以,基督徒学哲学,要很小心谨慎,分辨哪些可接受、哪些不能接受。
心理学呢?
问题出在一个很致命的部分,就是—–当今多半基督徒对心理学毫无警觉性!
当一个人毫无警觉性时,他当然会受污染!他当然会大量使用所学!
而偏偏这种所学的技术,影响又很大,因为是实际用在辅导上。
当今教会大量使用各种不合圣经的心理学观念、技术,就是因为毫无警觉性、不加思索就使用所致。
当然,假使基督徒能对心理学有警觉性,有能力分辨哪些合圣经、哪些不合,
那心理学就会和哲学、进化论一样,不会在教会造成严重问题。
但很不幸的,当多数基督徒毫无警觉性、毫无分辨力、而且大量使用时,
教会就被败坏了、污染了、引进邪术了。
坦白说,能像泰一弟兄这样有正确神学观念、能分辨心理学不合圣经部分的,为数很少。
这就是我们的担忧。
也正因此,我个人会认为,假使一个基督徒无力分辨心理学不合圣经之处,
有时,就不适宜去学习并使用心理学的辅导咨商技术。
康来昌牧师的神学博士学位,是去新派神学院学的。
但是,他没被污染,而且信仰很纯正。
有位归正神学路线的神学家,博士学位是去天主教神学院,专攻教父的。
但是,他一样没被污染,依然信仰纯正。
但是,这些人都是信仰很纯正,而且有能力分辨对方教的合不合圣经。
多数人,去到新派神学院、去到天主教神学院,就被污染了、报销了。
掳掠仇敌,是很好的。
教会历史上,伟大的护教士们,有非常漂亮的表现,
他们学习当代思潮,然后用圣经把当时各种世俗思潮不合圣经之处,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一样很快的,进入敌营,也被污染了、同化了。
中世纪天主教很快就和当代潮流同流合污,不管神学、教会治理、、、,都被污染了。
不过,当时,起码确实掳掠过仇敌、击败过仇敌,
可是当今,我们并没有哪位基督徒能在心理学领域击败仇敌,使敌人俯首称臣,使基督教方获得重大性胜利。
当然,我不是说基督徒不能采取掳掠仇敌的方式。
毕竟,我前面说过了,基督徒连佛经都可以去学了,有什么不能去研究与学习的?
但重点还是一样—-警觉性、使用—–有能力分辨这门学问哪里合圣经、哪里不合了吗?
假使无力分辨,那么,就像新派神学院一样,宁可不去那里学习,也比去学习结果被污染还好。
多加姊妹部分,是另一个大课题,另找时间回应。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21日 00:53

在小小羊详细回复多加之前,我愿把我一点点浅见先说一说,小小羊回复时请一并指正。
我真的佩服多加的心细,想到那位师母的先生(多加问问题,就好像督导在问一样:一针见血,又有启发)。在她的复原上,先生的影响超过任何其他人。他需要让太太看清楚他不是她爸爸,把她爸爸的身影从他身上除掉(在他跟她同房的时候)。他要让她看到他是顾惜她、尊重她的,是愿意包容她、努力想要了解她的,是愿意等候她、不会强迫她的,会挺身保护她,不会欺负她。其实她还需要看到他的脆弱、孤单、对她的依恋和需要。当太太在挣扎复原的时候,他不能让事工和别人优先占有他。他最不能做的,是坚持自己权利,拿圣经来压她。其实这位师母的复原过程应该是他们一起经历的,因为他们一起是那件事的受害者,也是彼此的加害者与受害者。认罪、饶恕、复合是两个人都要做,可以一起做的功课。
讲到饶恕,我想起另一个读到的案例。有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做了对不起他们的女儿的事。他们都“信基督教”。教会的牧者介入了,儿子口头上认罪悔改了,但行为上并没做出相应的改变。女儿因此不肯饶恕哥哥。为了女儿的不饶恕,他们找到一位神学背景是卫斯理思想的教牧咨商教授。这位教授刚好完成一个有关饶恕的研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她对饶恕过程有很深的了解。当她尝试要让这对父母知道饶恕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协助,这对父母完全听不进去。他们坚持自己的神学看法:既然他已经悔改了,你就必须饶恕。饶恕,就像哀悼过程一样,需要帮助,也要经历一些过程。这对父母的要求,算不算罔顾人性?接受口头认罪,而要求口头饶恕,算不算罔顾人性(罔顾人性的诡诈)?不接受人的软弱(我愿意(饶恕),可是我办不到≒“我信不足”),否定寻求帮助的需要(“求主帮助”),算不算罔顾人性?
曾听过一个说法:“人人都是神学家”。这话有点夸张,但说话的人把“神学家”分成四种,这个分法好像还倒蛮有道理。他把所谓“神学家”分成为 1) folk theologians, 2) lay theologians, 3) ministerial theologians, 4) professional or academic theologians。Folk theologians 是偏听偏信,不查究,也不反思的,可能大部分自称基督徒的都属于这类;lay theologians 是会钻研、反思,慎思明辨的平信徒;ministerial theologians 是受过正式神学训练的,这些人里有些会慎思明辨,有些却不喜欢思辨;professional or academic theologians 是专业从事神学研究的,他们研究的结果,是其他人钻研思辨的工具。那对父母应该是第一类“神学家”。罔顾人性不单单是对人的不体贴,也是在神的话语上刚愎自用,不够认真到要“慎思明辨”。
小小羊对世俗心理学的顾虑是恰切的,因为世俗心理学太吸引人,太能让人觉得舒服了,而且听起来又那么头头是道,那么贴近经验。它云山雾罩,让人看不清真假。我走过这条路,知道小小羊的担心是有必要的。我说深入敌营,掳掠敌人,不是指所有弟兄姊妹,而是有神学装备,想从事辅导助人的人。卫斯理有四大神学支柱:圣经、传统、理性与经验。这四大支柱,在辅导上,我的领会是:圣经就是正确的解经,传统是归正神学的思想与实践,理性是慎思明辨,经验是身为人的种种体会和认识(我们自己的,和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心理学家的),而它们作为基准的权威性,是圣经居首,传统(也就是神学)居次,理性第三,经验第四,后者不能违反前者。我呼吁深入敌营掳掠敌人,就是强调要重视这第四根支柱,因为我看到人的自我保护是多么难突破,即使教会里也常充满假面文化,反倒是在咨商情境中,我和我的案主比较能够卸下伪装,比较不用坚强、不用体面,比较贴近真自己。我真的希望在教会里,弟兄姊妹也能这样。

Posted by 泰一 at 2014年6月21日 02:38

"即使教会里也常充满假面文化,反倒是在咨商情境中,我和我的案主比较能够卸下伪装,比较不用坚强、不用体面,比较贴近真自己。我真的希望在教会里,弟兄姊妹也能这样。"
唉 很难
尤其一些很认识主 信仰内容正确 在团体中是多数人学习神学对象的人
他们帮助一般信徒很多 却也伤害一般信徒很多:
或许他们觉得很严厉的面对自己问题是个好方法
便也这样对待别人
主的话的确是像刀一样刺穿人性
但大家都是罪人 还是需要一些包容 一些温柔的 和缓的应对方式
可是那些学习对象总是喜欢一刀砍下 并觉得那样才是爱主
却反而更容易因为激起人的防御心而让彼此戴上伪装
(是的 在严厉的对待中连刺砍的那位自己也开始伪装保护自己了)
所以虽然我不认同世俗心理学的背后价值观
但我很认同在辅导时 和缓氛围的营造

Posted by 小小信徒 at 2014年6月21日 06:59

一、给小小信徒
1.请问,基督徒辅导者是否可以严厉?
假使不能严厉,那我只能很感叹的说:要加油啊!
这整大篇文章与回应,你要没认真读啊!
园地其他文章,也要认真读哦!
假使可以严厉,那温柔到什么时候,才能严厉?
2.温柔的气氛,这是心理学才有的吗?
圣经没有吗?
必须去学心理学,才能获知温柔气氛的重要,
单单从圣经学不到吗?
3.请解释这些经文,特别是我特别圈起来的地方: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责备)、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
‘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
我不是说要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严厉,更不是说严厉永远是对的。
但是,我们不要搞错状况与重点。
有些东西,无关圣经辅导,而是信徒成圣问题。
用同一把菜刀切出烂菜,常常是厨师个人问题,不是菜刀问题。
我们要有能力分辨是‘圣经辅导不好、不够’,还是‘辅导者个人’问题。
关于圣经辅导不够,这种错误观念,我已经反复提醒过了。
至于辅导者个人问题,这不是去靠心理学就能解决的。
二、关于多加的问题
答:
泰一弟兄已经有很好的回答,我只简单补充。
1.要注意经文使用的对象
圣经里,有很多经文,是只能拿来‘要求自己’,不能拿来要求别人的。
一旦用错,会很严重,会变成制造重轭。
好比说:
丈夫不能拿‘妻子要顺服丈夫’来要求妻子,只能拿‘丈夫要爱妻子爱到愿意舍己’来要求自己。
妻子不能拿‘丈夫要爱妻子爱到愿意舍己’来要求丈夫,只能拿‘妻子要顺服丈夫’来要求自己。
面对童年受性侵,导致拒绝行房的妻子,丈夫是不能强迫妻子的,
而是必须用爱心、耐心、包容,帮助妻子走向正常的。
但是,相对的,妻子也不能一直逃避,妻子必须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努力和丈夫讨论、努力去寻找协助,否则就是没善尽本分。
2.逐步、渐进的接触
先从比较简单的牵手这种肌肤接触开始练习,慢慢进展到拥抱、亲吻、爱抚、、。
同房问题,不仅要解决心理问题,也要解决实际上性行为的问题。
在妻子尚无法同房时,丈夫若忍受不住性欲,那就自行解决,
不得去找其他女人,或是去召妓。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21日 10:25

我的意思绝对不是不能严厉
只是我看到一些神学领袖的表现 或许是超出主所认可的严厉:
1.很喜欢直接的当众指出一般信徒错误 而且一定要先责备对方能力不足
2.认为一般信徒行为是错 很有可能是自己判断错误 或者该错误自己也有
3.不管用以上哪个疑问询问严厉的那方 常以自己是为对方好回应 或直接无视疑问
4.一般信徒表达自己因不懂而感到难过甚至想离开现场 神学领袖无视双方认知差异造成的沟通裂痕 以"战胜"之姿叫对方离开现场
马太福音7:1-6讲得是主准许肢体之间有信与不信的判断
但上面的行为好像已经超出分辨信与不信
而是该名神学领袖对于一般信徒好恶 以及对于行为的表面评价
甚至管不住自己的口舌

Posted by 小小信徒 at 2014年6月21日 12:04

给小小信徒:
你讲的东西,好像不是‘辅导’耶?
你讲的,是‘当众’,这和辅导不同。
辅导是私下的、极少数人的,不是当众的。
而且,你讲的东西,好像也不是辅导,
而是一些聚会、讲道类的状况。
我们讨论的,是辅导,不是这类的东西。
为避免离题,我们就不须再讲述公众性的讲道或言论这类的事务。
而且,坦白讲,你讲的,其实是‘个人性问题’,
而非我们探讨的‘圣经辅导’、‘心理学’这种整体性的问题。
这种牧师个人问题,和他走的是圣经辅导、心理学、、,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在本文回应里,就不须再探讨这些了。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21日 12:28

小小羊讲得没错 我在讲的不是私下的辅导
因为我是回应泰一讲的希望教会也多一点咨商情境的好处那部分
因为看起来泰一是希望那样的氛围能超出私下咨商之外的

Posted by 小小信徒 at 2014年6月21日 12:48

回小小信徒:
你对那神学领袖的不爽,好不好回到那现场去面对这人,正面与这人讨论下去?而不是在这神学领袖背后,在这园地上闲话?发泄?你好好在那边学习下去吧!请不要负面、苦毒,而是积极求主加力,学懂你要学到的教义与真理,你寻找认同者要认同的方向是—-学习真理上不怕老师严厉!而不是认同你苦毒中!
我直白了,愿你明白!
讨论不对应文章,请版主见谅!

Posted by 园友甲 at 2014年6月21日 13:41

回园友甲:
我有跟对方当场反应
但对方是以自己为别人好或直接无视开脱
之前这部分我都有讲过了
我想我的回应到此为止 不再模糊这边的焦点
也请你停止文不对题的回应
谢谢

Posted by 小小信徒 at 2014年6月21日 15:03

世俗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商之所以效果有限或没有效果
我的经验是 – 因为心理师的手上不只一位个案(每个月接触好几十位个案)
都是先预约时间面谈,
若排在自己前面的个案是情绪失控者 ,心理师内心受冲击, 有可能会对下一位不好 ,因为没有圣经真理在内心当根基的缘故吧

Posted by joy at 2014年6月22日 22:32

教神学的人很难没有立场,有立场很难不偏颇。有人是自己受一方之害,有人是亲眼看见无辜之人蒙上另一方之冤。
这些可以是正面积极的动力,也可能是毁灭的因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谨慎不要被仇恨控制蒙蔽了心灵。
是否饶恕和是否仇恨还是有差别。你不饶恕一个人,你可以不必跟他做朋友,你仇恨一个人,你可能会想要害他。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4年6月22日 22:38

世俗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商之所以效果有限或没有效果
我的经验是 – 因为心理师的手上不只一位个案(每个月接触好几十位个案)
答:
这种论述与理由是错误的!
因为,圣经辅导也不表示辅导者只能辅导一个人。
圣经辅导,在过去历史上,主要由牧师和属灵长辈担任。
哪有牧师只牧养一个人、辅导一个人这回事的?
假使以美国多数牧师牧养的人数多半是100人以下,
而我们为计算方便,用一个牧师牧养100人来计算好了,
需要深度辅导的,怎可能只有一人?
别的不讲,我们扪心自问,一间100人的教会,
需要辅导的信徒,只有1个人吗?
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需要被辅导吗?
没错,我同意,辅导者情绪有时会受被辅导者影响,
但是,这不能当成反对世俗心理辅导的理由。
因为,训练良好的、个人情绪控制良好的世俗心理辅导者,
一样可以尽量避免发生这种把前一个辅导者的影响带进下一个辅导者身上的事。
反过来讲,就算是圣经辅导,也不表示就不会被被辅导者的情绪影响。
我们不要把辅导者个人的问题,放大成反对该路线的依据。
虽然我主张圣经辅导,不认同世俗的心理辅导,
但是,我们要很小心,不要做出错误推论与解读。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4年6月23日 00:06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