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06年05月19日护教与福音

8,344 views

人有未受污染的本质?

佛教徒说:在外在物质世界的变动下,佛陀教导有一个绝恒常不变的自性,那就是每个人与佛无二佛性.本性是无始无终的,一切的现象都是以此为背景,是故心外求道名为外道.本性像似掉入粪坑的水晶,脏污虽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质不受染污。

答:

这是佛教与基督教相异的地方之一。

佛教相信:

有一个绝恒常不变的自性,那就是每个人与佛无二佛性.

本性像似掉入粪坑的水晶,脏污虽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质‘不受’染污。

基督教说法是:

人已经没有纯净无误、未被污染的地方。

本性像似掉入粪坑的水晶,脏污虽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质‘已受’染污。

二者基本论述不同,所以接下来的各种庞大的逻辑体系也不相同。

基督教不断强调‘罪’的可怕,以及‘外力救赎’的必要。

基督教认为:

人由于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虽然被罪污染,但依然有残破的形象在。

所以,虽然人已经没有绝对纯净无误的道德、没有绝对纯净无误的良知、没有绝对纯净无误的理性、、、,

但是,人依然有模模糊糊的道德、良知、理性、、、存在。

只是,依照这些模糊的东西,我们是无法找到它们真实的全貌,只能做出一些模糊的推论而已。

所以基督教放弃‘人能找到绝对纯净无误的真理’那种观念,

而是主张‘是那绝对纯净无误的真理(上帝)主动告诉人类,什么是真理’,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那绝对纯净无误的真理。

由绝对无误者(上帝),所主动告知的,才是绝对无误的真理。

由于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者,

所以不管是多少人也一样,由相对有误者(人),所推想出来的,都不能宣称是绝对无误的真理。

基督教这样的观念,是在那种‘罪已经污染人的每个层面’的逻辑下,所进一步合理的论述。

佛教由于假定人具有未受污染的本质,所以必须不断自我追寻(透过各种方式、修练),以寻找到那纯净无误的本质,也是一种在‘人有未受罪污染的部分’的逻辑下,很合理的论述。

另一个佛教与基督教之间,很大的差异点是在绝对者的部分。

佛教认为:

人的心中有绝对的真理存在,这真理和佛的真理是一样的。这真理是不变动的。

在这种基本观念下,只要方法正确,努力又够,‘人人都可以成佛’是属于合逻辑的论述。

基督教则认为:

人的心中已经没有绝对真理存在。人已经成为相对性的。只有上帝才是绝对真理,才具有绝对性。

在这种观念下,人与神之间,是本质上的不同,永远无法变相同。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考虑灵魂的话),上帝的生命是永恒的。

人是会犯错的,上帝是不犯错的。

人只有模糊的真理存在,上帝才有绝对无误的真理存在。

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但是,只是‘形象’而已。

人是像上帝没错,但是,‘像就不是是,是就不必像’。

我很像马英九,但我永远也无法成为马英九。

人像神,但并不是神,所以永远都无法成为神。

因此,基督教不去追求成为上帝,正是因为体认到我们只是人而已。

基督教追求的是:

回归上帝的秩序与规范。

基督教认为,‘信耶稣’是回归上帝秩序的第一步。

先建立好‘人与神’之间的秩序,

之后,才有办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信耶稣,除了罪得赦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

‘圣灵重生’。

意思就是说,上帝开始给我一个新的生命,我开始与绝对真理接上线,我开始具有接收与实行绝对真理的能力。

在‘圣灵重生’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但我依然有那种想行善的愿望,可是在我要行善时,心中就有另一股堕落的力量把我向上的心往下拉。

在‘圣灵重生’之后,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我也有想行善的愿望,这时也有行善的力量。

当然,这不是说信耶稣之后就不再犯任何罪,不是!

而是我开始有能力脱离‘罪’那种堕落的强大地心引力。

之前,我就像是在地上滚动的球,我有前后左右的自由,但是,除非外力协助,我是无法靠自己滚到桌上去的。

也像是,我是向上抛的球,我可以抛很高、左抛右抛,但是,由于地心引力太大,除非有外力协助,否则我是无法脱离地心引力抛进太空的。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