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13年07月17日预定论与自由意志

8,605 views

两个用来驳斥阿民念主义者的重要问题

面对阿民念主义者,假使我们一开始就进入经文攻防,恐怕成效甚微。

事实上,我不认为和这些人针对个别经文去进行攻防是有效的。

反正,同样的经文,几乎都会变成各说各话,毫无交集。

因此,要驳斥阿民念主义者,请注意我讲的策略重点…………抓大格局,不进行小细节。

所以,只需问对方两个问题:

1.上帝主权与个人自由意志冲突时,哪个必须让步?

(是否可以因为人的自由意志,导致上帝主权无法行使?)

(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不是比上帝的自由意志更大?)

假使他们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比上帝大,那他们当然就严重违反全本圣经观念;

假使他们认为上帝的自由意志比人大,那他们就无法自圆其说。

因为,人能永蒙保守,就是因为上帝的自由意志比人大、上帝的保守能力比人大,

所以祂一定会赐下足够力量,并且确保保守可以完成。

很多阿民念主义者认为加尔文主义说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意思就是‘人即使犯罪不悔改,也可以得救’,

但这是胡说八道!

因为我从来没读过任何一个持守正统信仰的神学家,有讲过这种论调的。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不是主张’人即使犯罪不悔改,也可以得救;

‘而是主张’真正得救者,一定会悔改。

这两种可是天差地远、天壤之别。

2.为何有些人终其一生没福音可听?

(为何这些人终其一生,连行使自由意志信主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人会下地狱还是上天堂?)

(上帝为何不给这些人听福音然后让他们行使自由意志呢?上帝为何连‘机会’都不给他们?)

没有一个反对预定论的人,有能力解释这问题的!

事实上,加尔文在讲述预定论时,轻描淡写开头就先讲两个问题:

1.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听到福音,为什么?

2.不是人人听到福音都会信主,为什么?

请问,基督徒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

这就是预定论在解决的东西。

反预定论的人,没一个有能力回答的。

你敢对我宣称人能得救,是因为人使用自由意志信主,你不信,上帝也无可奈何,

那你就必须对我解释:

那为何有很多人,终其一生连这种行使自由意志信主的机会都没有,就下地狱去了?

这件事,是谁决定的?

所以,就用这两个问题,来质问每一个反对者吧?

不用在经文进行攻防与解释,因为那是无底洞,而且分散火力。

就用这两个重量级的整体性观念来质问,常常会让反对归正神学的人哑口无言。

请参阅:

小小羊


我回顾个人信仰及理解基督教神学的这几年简短的历史,发现唯一的一次重大的错误是在初信之时被灵恩派“第二次的神所赐的属灵恩典祝福”(Second Blessing)混乱了教义真理的核心,也是基督教预定论把我带回归正的路线。
现在台湾的众教会还是有一些人停留在灵恩运动的那个教导里,并且随时伺机而动,扩展小圈子的范围。不愿意接受上帝主权预定的教会讲台未来几乎可以肯定还是会随风摇摆,给予信徒受重视的地位留在教会,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我有把握这样说?因为当一个人说“这样才是被重视”,把相对的绝对化,看重那个东西超过上帝,就会进入到下一个不被重视的新的循环圈子里。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3年07月17日 19:32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像用“慕道友”一词指称“有好感的未信者”,尽管也许无意,但实际上也已轻视了上帝的主权与拣选。
又如“道就是神(and the Word was God)”与“道是一个神(and the Word was "a" God)”,仅是一个冠词之差,却导致截然不同的神学论。俗语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在神学、教义的攻防上,魔鬼就在毫厘之中。

Posted by Shirley at 2013年07月18日 08:59

给所有反对者:
唉!总是会遇到你们这种脑袋搞不清楚状况的人。
‘设立宗旨与管理说明’分类夹的文章看一下吧?
连规矩都不懂!唉!
我没时间奉陪你们啦!
讲过多少次了。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3年07月19日 12:29

请问Shirley,那如果不用“慕道友”,我们应该用什么词来指称有好感的未信者呢?
因为我目前想不出何种是既不与神学违背、也不对未信者不礼貌的词汇
倒是“外邦人”不但很多人误用,也的的确确轻视了上帝的主权与拣选,说不定更有未信者听了认为我们自认高人一等阿。

Posted by Rain at 2013年07月20日 01:30

Rain兄平安。
我的立场是角度不同,理解深度不同,视界不同,要求也不同。
坦白说,我当了很久、很久的“慕道友”,对这个词汇的“自主”成份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我觉得这不太对,也要求自己不再用这样的称谓,来称呼未信者或未受洗者。
这是我自己的个人领受,不是绝对的领域。
但你若因此感到困惑,我提供自己的想法,供你参考:
首先,对我来说,这是很纯粹的事:1.是谁就是谁,2.未信就是未信,好奇来听道的就是好奇来听道的,持疑就是持疑,未受洗就是未受洗。
其次,我有点好奇,为什么觉得,称呼一个“有好感的未信者”为“慕道友”,会是有礼貌的?如果是在乎对方感受而称呼对方“慕道友”,那对方也不见得因此觉得舒坦,不是吗?
所以,如果是一群人,那不妨称呼是“新朋友”?如果只有一人,为什么不直接称呼名字,或用关系(如xx兄姊的朋友)来称呼呢?

Posted by Shirley at 2013年07月20日 11:34

谢谢Shirley回应,还有我是姐妹:)
我认为你说也的没错,未信就是未信,慕道友我人理解是因为很多人不会没事平白踏进教会,一定是因为他想知道、想一探究竟些什么,或是对信仰很喜爱、有持续在聚会,但还没做决志的,我认为算慕道友
但慕道友这词被滥用了,我在另一讨论区看到一位自称"慕了二十年",神学可能还比一般平信徒好,却死不接受信仰,还会用经文攻击基督徒的“慕道友”。他不成为基督徒的理由太多了,我认为这种空有学识的充其量只是很有知识的“未信者”罢了
当然在教会里我们都是用新朋友来称呼,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知哪些是真心想了解信仰,哪些是来坐坐的。只是比起目前很多教会用经文来称呼教会外的未信者是“外邦人”已经能算是很客气的称呼了
这也是我个人想法,说不定你觉得不OK,就当我们各自领受的互相交通吧:)

Posted by Rain at 2013年07月20日 14:59

关于‘慕道友’,Rain姊妹的分类很好。
其实,有些词汇,不需太在意,也和神学没太大关系。
虽然加尔文主义强调上帝主权,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我们未必要时时提出上帝主权。
‘慕道友’一般而言,就是字面意思—–对于基督教有一定的渴慕,但尚未真正信主或受洗。
假使一个人很反对基督教,这时,不管去教会多久,都只能叫‘未信者’,不能称为‘慕道友’。
刚到教会来的未信者,由于我们还不知道他慕不慕道,所以,用‘新朋友’称呼是很合理的。
园地也有一些弟兄姊妹,其实距离最后的信,已经差一点点而已。
他们是真的渴慕基督教,但因为一些因素,还差了一些无法信。
对这些人称呼‘慕道友’,其实很合宜。
用‘未信者’称呼他们,确实也可以,但感觉就是比较怪,因为他们和一般未信者真的已经有相当差异。
假我们看新约圣经,就会发现有一种词汇,叫‘敬虔人’(像哥尼流),
这是描述那些对犹太信仰、旧约圣经有好感、甚至皈依犹太教的的外邦人。
当然,今天我们比较不喜欢用这种词汇,因为感觉又好像太伟大了点。
所以,用‘慕道友’来称呼这些对基督教有好感,而且常常接触基督教的人,未必不妥。
所以,由于‘慕道友’这词汇已经使用很久,而且一般情形下,正确使用的人不少,因此没关系啦。
当然,在神学上,一个真正蒙拣选的,一定会慕道,并且一定会信;
反过来讲,慕道而至终没有信,这人绝不是真正慕道。
但是,我们倒不需因此就反对慕道友这词汇啦!
毕竟,谁蒙不蒙拣选,我们不得而知,可是真正蒙拣选者,一定会慕道。
类似的观念还有扫罗王和卖主的犹大,
他们只蒙职分的拣选,未蒙得救的拣选,
所以他们表面上看好像也爱慕真理、也得职分,但至终的不信,却表示他们不是真正蒙拣选者。
但是,我们不需因此就拒绝他们曾为‘王’与‘使徒’的称谓。
‘外邦人’部分,要看如何使用。
假使是在传福音时,使用外邦人这种词汇,感觉确实比较不舒服;
但假使是进行栽培造就,使用外邦人这种词汇,未必不妥。
而外邦人这词汇,和上帝拣选和主权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圣经用来描述‘未信者’的另一种同义词。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3年07月20日 15:57

看到Rain姊妹与Shirley姊妹的讨论分享,我也来分享一下~ 😛
说实在话,我初信慕道时,我不喜欢有会友称我为慕道友。
我可以接受人说我慕道,我却无法接受直接给我个称呼叫慕道友。
因为,听来,个人觉得,有某种程度上的被归类、分类、被排除在信徒以外的意味。
但事实上,我是已经信了,可以称得上是信徒了,只是认识信仰的时间尚浅罢了。
故而,我也不太能接受慕道友这个称呼。
因为,来教会的人千百种,你又不认识他,直接来个这样的归类,那不信的教外人乍听之下,岂不是会想说,原来教会对于信或不信的人有这样的分类,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尚未被接纳、被分等级的感受。
或许有些教会的人可以接受,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所以,使用这个称呼,我是觉得还是要看人啦。
这是我看妳们提出来讨论的个人感受分享,不是绝对真理。
也谢谢你们的分享,让我也去想到我的感受。 🙂

Posted by 韵安 at 2013年07月20日 23:48

信与不信,乍看之下,好像是人的选择。
但圣经里,主耶稣明确有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
并且使徒保罗也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拣选”一词,在圣经里面,从旧约一直到新约,不断地重复强调与出现,
(好像这便是神行事的依凭一般,没有拣选,便没有敬拜跟随祂的子民)
在在强调神的自由意志高过人的自由意志,就犹如天高过地。(赛55:9)───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但阿民念主义者似乎被自己是自由选择要来信主的感受冲昏了头,无视上帝在圣经上从旧约到新约一直不断强调的“拣选”的真理
“拣选”一词,很显然地表明了───人会信或不会信,完全出于上帝的“预定”。
“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
若说人信主完全是靠自己有聪明有智慧有善良、完全是自己选择要来信的,
那么,请问:何以信?何以信主耶稣为己罪钉十架?何以重生?
为何人需要重生?因为人完全堕落!毫无良善!
若是人能自己有聪明有智慧有善良来“拣选”主耶稣,又何用重生?又何用主耶稣流出宝血来遮盖涂抹我们一切的罪孽?又何必信耶稣是主呢?
那么,那些主张自己是靠着自己来信的人,高举人的自由意志过于神的拣选的,信的是什么呢?
主的血若真是涂抹了我们这污秽不堪的良心,就应当知道这是完全出于主的“拣选”、完全是恩典!人没有一丝一毫可夸的!反而知道自己是罪孽深重,就像使徒保罗自己所说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
或许神在祂预定的拣选里,或真有赐人寻求祂的智慧,但那是祂出于怜悯而“赐”的“恩”,不是我们自己本有或配得的,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
诚愿蒙神恩惠得以寻求祂来到祂面前的人,能因看到主耶稣的十字架而鄙弃、轻视自己自以为是的聪明与骄傲(加6:14),虔诚拜俯于主恩典的拣选主权之下。
神的恩惠本是引人到主的面前,而不是使人眼瞎的。

Posted by 韵安 at 2013年07月21日 11:47

谢谢韵安姊妹的分享。韵安的分享让我想说的话有了流下去的能量!但是仍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领受,不是坚持、不是吵,也没有要冒犯或撼动园地里的任何念头。:)
我是以“信与不信”、“洗与未洗”来做四个象限的分类。以前随着亲人上教会时的我,几乎是没得选择的。严格说来,那时的我是属于“不信且未洗”的,并且我自称是“慕道友”,是我自己的意志可以选择要不要相信、要不要渴慕真理,甚至是,要渴慕的是什么真理。
那是我非常世俗的脑袋想出来的东西,现在回想都觉得好笑。但是“慕道友”一词确实让我有这种念头,甚至我兴起了抵抗的心,决意抵抗到底。那段灵性濒死的时间,若非圣灵不可抵抗地持续施恩、撼动,使我痛哭降伏,恐怕我也只是一具自以为有活命的行尸走肉。
今天,聚会结束,有位很热情的姊妹来对我说信上帝的好。她说:“以前我听人家说:‘信耶稣,得永生’,我就想我要得永生,所以就来信耶稣了!信耶稣真的很好!”我也感染到她的喜悦,笑着对她说:“哇!你看,上帝多疼你,早就拣选好你,而你也马上就回应祂的爱了!”

Posted by Shirley at 2013年07月21日 14:08

Shirley姊妹,谢谢妳的分享。 🙂
我信耶稣,也是因渴慕“永生”。
传道书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原文是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
约伯记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约14:1-2)
若亟思从人生所遭遇的苦难寻求解脱的智慧,很难不同意约伯在苦难之中所说的这句对于普世众人的人生所做出的简短归纳。他虽身处苦难,却以如花似影的诗意比喻人生,更显人生真如他所说的:如花般灿烂,却要被割下;如影之魔魅,却倏忽即逝、无法抓住留存。什么都不能留下。那么,“意义”何在?如花似影的光彩亮丽,却搭之以短暂不能永存的内涵本质,这真是讽刺啊,这是人生真正的苦难。
所以,唯有在主耶稣基督里的重生,与永生的应许和盼望,能带领我们脱离行恶所带来的永恒苦难,代之以暂受行道所带来的至暂至轻的苦楚,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6-18)
感谢神!

Posted by 韵安 at 2013年07月21日 20:44

坦白说,如果基督徒没有永生,那基督徒就是最苦的一群人,要十一奉献,要做光做盐,要控制情欲,要守主日,要全人奉献,要爱神大于爱自己的家人,还要爱人如己,偏偏邻舍都是王八蛋,偏偏副旅长说不关洪仲丘就要关你,如果连长徐信正,信了耶稣,也决定做光做盐,放弃升官逢迎的机会,情愿让自己被恶人抓去禁闭,搞不好死的是连长自己,这时老婆家人顿失依靠…最后竟然连永生也没有…..那真的如保罗所说…基督徒就成了世上最可怜的一群人了….还好有永生的盼望,有永生的确据…才给了基督徒有行善的勇气…有赴死的决心…

Posted by 同行天路 at 2013年07月26日 02:00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