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契’与‘教会’不同
基本上,‘团契’(小组也类似)与‘教会’虽然很多部分很类似,但依然有很大差异。
简单列举一些,好比:
- 教会要尽量“杂种”(各阶层、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团契可以“纯种”(同阶层、同职业、、的人)
- 教会的功能比较多,团契的功能比较少
- 教会不能单单强调fellowship(弟兄姊妹情谊),团契可以以fellowship为主轴
- 教导是教会很重要的任务,教导可以不是团契主要的任务
其实,单单字面意思,我们也可以发现二者有很大差异:
中文:团契
英文:fellowship
希腊文:koinonia,意思是‘互相交往’(相交)
中文:教会
英文:church
希腊文:ekklesia,意思是‘呼召出来’
因此,在团契层面而言,吐苦水或是聊天打屁,这是一种分享与分担的fellowship性质,未必要去认同,但可以接受。
另外像有些团契喜欢吃喝玩乐,教导很少,造就性很低,这种也一样,虽然我们未必认同,但依然无法说这样就一定错。
毕竟,团契的重点本来就是‘fellowship’。
但是,换成‘教会’,那就不一样了。
假使信徒去教会只是想吐苦水、打屁聊天,那一定错!
假使一间教会只想吃喝玩乐,没什么教导,造就性很低,那一定错!
正因为‘教会’与‘团契’性质有很大差异,
所以,
1. 基督徒一定要加入教会(因为这是圣经规定),
但基督徒却未必要加入某个团契。
2. 基督徒只参加团契或小组,但不参加教会礼拜,这一定不行;
但基督徒只参加教会礼拜,不参加团契与小组,这倒是可以。
坦白讲,很多团契或小组的运作模式,我非常不认同。
对这类团契或小组,我不想参加、不愿参加、也拒绝参加。
但是,不认同是一回事,这不表示该团契或小组这样运作就一定不行。
小小羊
想请问小小羊~
圣经有明确规定要加入有型教会吗?
想问一下出处
谢谢!
Posted by kan at 2013年03月21日 22:26
请教小小羊:
我的教会是小组化的教会,但我一直对小组聚会适应不良,日前决定不再出席小组。但是小组长表示他允许我休息一季,之后必须再恢复,我感到很困扰。
在小组教会里,小组长是权柄,是组员的属灵遮盖,组员必须顺服小组长,而且若长期不参加小组,就没有参与主日服事的资格。我很喜欢现在的主日聚会及服事,不想为了这个理由换教会,换教会的过程很痛苦,像失根的浮萍一样。
我应该怎么思考这件事呢?应该努力去适应小组才是顺服的表现吗?如果基督徒只参加主日聚会,其它像祷告会、小组聚会、晨祷等都没有参加,是不是等于没有教会生活?
您所谓的“圣经规定基督徒一定要加入教会”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加入教会呢?
Posted by 小猪 at 2013年03月21日 22:48
请问小小羊,我之前曾去某间教会主日聚会过几次
但我去过不到五次(每次都有隔一段时间)的记忆里好像就有三次是用影片
(两~三次别间教会的讲道,一次王文洋的见证)
后来因为我实在不习惯他常常用影片&太灵恩的方式我决定另寻教会
但撇掉灵恩运动,请问主日常常用影片你认为合宜吗??至少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谢谢
Posted by Rain at 2013年03月21日 22:55
Posted by 浅水罪人 at 2013年03月22日 07:54
潜水了颇久了出来发发文
针对rain的第一题:
‘牧师准备讲道、写作文章,本来就是应尽的本分。
连这种本分都没认真尽,竟然去用抄的,这对得起上帝、对得起会友吗?
那还不如干脆拿其他牧师的讲道来播放好了!
事实上,已经有些教会,牧师干脆不准备讲道,直接拿人家的讲道影片来播放、拿人家的书来照讲了,还美其名叫分享好东西呢!
请不要以为我认同这种礼拜时播放别人讲道取代自己讲道、拿别人的书来唸取代自己准备讲道的行为,请千万不要误解。
事实上,假使今天这种播放取代讲道只是偶一为之的行为,那还讲得过去;
可是有些牧师竟然将之变成常态,几乎都播放影片、照书讲,这算什么东西?
那我们干脆付薪水给录影机好了!
甚至,大家礼拜天都在家里看影音就好了!
败坏教会的人,竟然是牧师带头,这算什么?
混饭吃也不该混到这种程度啊!’ 引自小小羊 ~牧师们,不要再抄了!
针对rain的第二题
其一:
相信小小羊弟兄的回答你可以用来自己评断那些见证有没有价值
发问:1.如何向身边的人传福音2.见证内容应该包括什么3. 如何证明基督教所信仰的是真的
其二(我个人看法):
讲见证固然可以,但若见证变成了主日崇拜的主体那极为不妥,再者,王文洋的见证能做什么? 见证他事业成功? 撇开他的财富取的方式,请问他的私生活有“进步”到基督徒值得效法的地步吗?若无那他的见证有任何的造就价值?我认为没有。
以上为小弟拙见,望各位兄姊不吝赐教。
Posted by 浅水罪人 at 2013年03月22日 08:32
感谢浅水罪人弟兄(或姊妹)的回应。
写得很棒,减轻我很多的回应负荷。
在此我只简单做一些补充。
1.圣经有明确规定要加入有型教会吗?
答:
这是比较复杂的部分,无法三言两语讲清楚。
我只列举二条经文:
‘不可停止聚会’(来10:25)
‘要守安息日’(多处经文)
最基本的聚会,就是做礼拜,而且必须是实体教会(网络教会和实体教会依然有很大差异,无法取代实体教会,也不符合圣经的教会定义)。
其他可自行阅读康来昌牧师这两篇文章:
1.为何要上教会?
http://word.fhl.net/cgi-bin/rogbook.cgi?user=word&proc=read&bid=6&msgno=28
2.教会委身
http://word.fhl.net/cgi-bin/rogbook.cgi?user=word&proc=read&bid=6&msgno=44
2.小组教会
答:
坦白讲,我对这种模式非常反对。
但是,因为各小组教会模式有相当大差异,所以在此部深入评论。
3.在小组教会里,小组长是权柄,是组员的属灵遮盖,组员必须顺服小组长,而且若长期不参加小组,就没有参与主日服事的资格。
答:
这些观念,都没有圣经依据。
这是人意,而非真正从圣经做根基的神意。
既然是人意,那就不是绝对真理,而是相对领域。
绝对真理,人人都要遵守。
相对领域,那就不同了,未必要遵守。
假使就是喜欢待在这教会,不想参加小组,当然可以,
可是,被拔除服事,你也必须接受。
其实,有非服事不可的必要性吗?
假使认为自己没服事就会受不了,那么,这表示可能已经高看自己,而且表示自己可能对服事观念错误,
甚至可能只是自己为满足自己喜好而服事,而不是为上帝而做。
我们愿意服事,但人家拒绝,拒绝就拒绝啊!
上帝国度,又不是只有自己教会,多得是缺人的地方耶!
4.如果基督徒只参加主日聚会,其它像祷告会、小组聚会、晨祷等都没有参加,是不是等于没有教会生活?
答:
我通通都没参加这些耶!
所以,你认为我信仰如何?
我的工作,使我只能参加礼拜,所有周间聚会我都没空参加,也没兴趣参加。
因此,你觉得我如何?
我在教会里的互动度很低,但是,你觉得我在上帝国度的事工里,做得多还是少?
小小羊园地的存在,你觉得是不是在做上帝国度的事工,而且是很有意义的事工?
我在教会,都没有服事吗?
好像也不是耶!
我从小就有计画栽培孩子学乐器,他们现在礼拜时会在教会拉小提琴或弹钢琴司琴。
我在教会教主日学。
教会有金钱需要,我有能力时,会全力支援。
但是,我没担任任何职分、没参加额外聚会、没时间与多人互动。
更甚至,对我而言,假使教会拒绝我担任主日学老师、拒绝我孩子司琴,我也不会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
服事上帝,心态要正确!
上帝要用,我们努力尽本分。
上帝不用(或人家不用),我们就静静当平信徒做礼拜就好。
上帝国本来就不是非我不可,
上帝国本来就不是只有自己教会。
5.怎样才算加入教会呢?
答:
最起码,就是到实体教会做礼拜。
6.主日常常用影片你认为合宜吗??
答:
假使教会‘没有牧师’,用影片来播放以暂时代替牧师讲道,这倒可以接受。
假使教会有牧师,‘偶而’用影片播放来代替牧师讲道,勉强可以接受。
假使教会有牧师,‘常常’用影片播放来代替牧师讲道,我觉得可以把牧师薪水省下来。
至于用见证来取代讲道,我不太同意。
因为性质不同。
偶一为之也就算了,勉强睁只眼闭只眼,
但用见证来取代讲道,若是常常这样,那就一定不对。
其他浅水罪人弟兄已经写出,我不再重复。
另外,我有点困惑,是‘王文洋’的见证吗?还是‘王文祥’的?
因为我印象中是王文祥,好像不是王文洋耶。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3年03月22日 17:54
这个议题真的很值得讨论。
很多教会-尤其是大型教会,周间聚会从来不间断:
每周一到周六早上的“晨祷”、
星期一“姐妹团契”、
星期二“弟兄团契”、
星期三“祷告会”、
星期四“伉俪团契”、
星期五“培灵会”、
星期六“白天同工聚会”、“下午福音探访”、“晚上小组聚会”,
星期日“白天做礼拜”、“下午慕道友茶会”,回到家差不多也累瘫了。
若是一对在教会有服事的同工夫妻,几乎所有时间完全被教会绑架(而其他五花八门的装备课程都还没算进去)。
我看完小小羊兄长所贴康来昌牧师文章连结,里面提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12:‘我们既不当撇弃教会的〝团契〞,也不当扰乱教会的安宁和秩序。’
单从字面看起来,像是叫我们不能不去团契,但我手上加尔文出版的版本在该段中是翻译为〝交通〞,显然较贴近小小羊您文章中的意思。
但这样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若参加所为的“团契小组”是非必要的话,那么又该如何‘交通(or相交)’?
若是在我上述类型的教会只参加主日的话,差不多就快变成隐形人了,搞不好教会连有没有你这个人存在都不知道,若为如此,如何交通?
有无较理想的形式,是既不必参加“喝咖啡、聊是非”类型的“fellowship”,又能达到‘fellowship’实质的效果呢?
这是我翻遍许多书籍、看遍各种文章,直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获得解答的一个问题,恳请小小羊兄长赐教,不胜感激!
Posted by 496540666 at 2013年03月22日 19:00
3.在小组教会里,小组长是权柄,是组员的属灵遮盖,组员必须顺服小组长,而且若长期不参加小组,就没有参与主日服事的资格。
其实,这是大多数灵恩派(小组教会)的做法。他们会把"能服事"等同于"无上的荣耀与恩典"和"带来祝福"这样的教导。
本来,教会事工就要有人来做,不可能只靠牧师一个人,因此,在正确的教导下,我们奉献金钱,也奉献时间,这些出于甘心乐意,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神所喜悦的,这些都是服事神。当然,我们必须建立正确的观念下:我是罪人,而我们居然能在至圣上帝面前参与圣工服事,这当然是无比的荣耀的事,相信神也乐意赐福给我们。乍看之下和灵恩派的观念好像非常相似,但仔细了解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非常不同。
(1)灵恩派会灌输会友"必须服事",否则会"亏欠上帝"的观念~~不相信,请大家有在这些教会聚会的弟兄姊妹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只要不服事,您或多或少会有"罪恶感",或是"被定罪"的感觉!
(2)灵恩派会灌输会友"多多服事",就能"多多得到祝福"的观念,这是世俗上"做功德"换取神明祝福的交换观念,但是在教会却真实的这样教导,不管明示或暗示,试问,再配合成功神学的理论,有人可以拒绝吗?没有!!
第一项是建立在控告与罪恶感中,使人不敢不服事;第二项是建立在利益交换上,使人"乐意"来服事,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而小组长的属灵遮盖只是为了加强组织控制的一种术语和手段罢了,为了是让弟兄姊妹最好傻傻的"顺服"教会一切的教导,最好不要有"思想"和"意见",只要乖该听话就好。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顺服带来祝福"~~对吧!
这是纯正的信仰吗?这是圣经的教导吗?我实在非常悲伤与生气,那些胡说八道的属灵遮盖论使人恐惧害怕,自然就不敢脱离教会,再加上不正解圣经,乱七八糟的教导一堆,教会的会友也无从听到真理,更无从分辨真伪!有些比较灵敏的一旦发觉有异状,一定或早或晚,会被"请出"教会,成为不欢迎对象!
这是我在灵恩派十年所见所闻,如今神终于为我开路,我也终于离开这样的教会,感谢神,为我预备一个小而比较纯正的地方型长老教会!我和内人内心都非常平安而感谢上帝的安排与带领!
与大家一点小小的分享~~愿主帮助大家~~
Posted by 不配 at 2013年03月22日 19:51
谢谢小小羊,是王文祥没错
他们兄弟名字太像我常搞混….
也谢谢浅水罪人版友所帮忙回应的
王文祥做的是他患癌症后悔改信主的见证,所以你顾虑的比较不会那么明显
当然还是有,只是我今天只是对影片奖到的方式有所疑问,谢谢回应^ ^
Posted by Rain at 2013年03月22日 20:01
给 496540666弟兄:
我之前的处境和您非常类似,我在教会本来也有服事,但当我发现我的路线和教会完全不同,而我完全不能认同教会教导,并且和教会权柄沟通无效后,我毅然决然辞去服事(因为我根本无法欺骗自己欺骗上帝,表面假装认同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既然不能认同就下来,不得扰乱教会秩序!这是园地符合圣经的教导)。
在辞去服事之后,我和内人只有主日会出现,而且我们教会是大型教会,会友人数三四百人之多,但我们就是单单的做礼拜,礼拜结束就离开,也没有多留下交通(偶尔会),因为我们会后还有事情要处理。就这样,我们和教会几乎是没有连结的,我们也在思索这样不好,但说实在的,乱七八糟的小组和周间聚会我们根本不想参加,因此,我一直非常想离开,另寻教会,无奈神没有为我们开路。简单说,今年在一些因素下,我们终于离开了,而且我真正相信是神给我们的带领,我们都非常释放与平安。因此,就您的问题,我斗胆的建议您,假若可以的话,应该只有换教会一途了。当然,这要视您的情况而定,毕竟我们不要轻易就换教会,但以我的情况和您是非常类似的经验看来,您跟我一样在这样的教会中都显得格格不入,自然就不会有真实的肢体交通,这是非常矛盾与痛苦的,我能了解。因此,您可能需要好好祷告,求神带领您了~~
一点小小的建议不是绝对的,您参考,愿上帝祝福您!
Posted by 不配 at 2013年03月22日 20:09
496540666弟兄提到‘有无较理想的形式,是既不必参加“喝咖啡、聊是非”类型的“fellowship”,又能达到‘fellowship’实质的效果呢?’
我自己是会用mail分享读经心得、信仰生活、好文连结…等给会友,因为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比较不会落入“喝咖啡、聊是非”那类世俗虚谈,让人变得更不敬虔。这样作后,有人会有不错的回应互动,也有人是回馈我一些世俗好康连结,但也有很糟糕的是〜好文连结三不五时总会点中自己教会的堕落现象(命中率太高了没办法),然后经由料北阿或牧羊犬知会牧羊人,牧羊人就来呛我‘人家跟你很熟吗?干嘛寄这些?’(这道理有点奇怪耶〜人家跟我不熟,那我就不能传福音给他们吗?)
总之,神还给我们开路时,我们就在这间教会顶住继续服事。那些提醒了也不肯悔改,仍要为自己在神面前积蓄忿怒的,早晚会被上帝管教,〜随他们吧。
Posted by 思佳 at 2013年03月22日 20:55
若是在我上述类型的教会只参加主日的话,差不多就快变成隐形人了,搞不好教会连有没有你这个人存在都不知道,若为如此,如何交通?
有无较理想的形式,是既不必参加“喝咖啡、聊是非”类型的“fellowship”,又能达到‘fellowship’实质的效果呢?
答:
这是个好问题!
思佳姊妹的方式,其实已经给了某种提示。
fellowship假使要讲,可以讲很复杂、讲很多。
但我们假使简单来思考的话,什么是fellowship?
‘相交’,什么是相交?
其实,大致就是圣经里反复讲的‘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当然,实际上更复杂,但‘彼此相爱’是一个很重要的fellowship核心观念)
从‘彼此相爱’出发的话,就很多可以想的、发挥的了。
另外,对于彼此相爱,圣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提醒: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3:18)
再加上这个观念,可以发挥的就更具体了。
现今很多团契、小组的fellowship,其实不少都是在打屁聊天。
我文章里提过,我们无法说这样就一定不行。
但是,坦白讲,我对这种打屁聊天型态的fellowship,虽然无法说他们是错误,可是我个人却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也不喜欢这种模式。
我不是打屁聊天型的人,也不喜欢浪费时间在打屁聊天上。
我尊重打屁聊天型的fellowship,但我个人不愿加入。
可是,假使不“喝咖啡、聊是非”,难道就没办法fellowship吗?
当然可以!
思佳姊妹用‘e mail传文章’,就是一种好模式。
事实上,我使用e mail,就帮助过许许多多弟兄姊妹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我几乎都不认识这些人,也几乎都没见过这些人,
但是,我们却是在主里真实奉行fellowship。
最近有位网友告诉我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他父亲过世。
结果,团契小组没半个人去他家吊唁或参加丧礼。
一堆人只会嘴巴讲安慰,但却没人要去他家。
看见了吗?
打屁聊天?后来不少都会变成屁一样!
这种‘只在言语和舌头上’的fellowship,我毫无兴趣。
但是,‘行为和诚实’的fellowship,却是只要留心,就有不少机会可以做。
像去丧家吊唁安慰、参加丧礼、参与丧礼的献诗、、、,这都是可以考虑的。
另外,教会里有人生病住院,可以考虑前往探望,
对于贫苦肢体,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包个红包帮助他们一下。
我不相信教会里没有贫困肢体,实际在各种状况下去帮助这些贫困肢体,就是一种‘行为和诚实’的fellowship。
甚至,有时未必自己出面,而是将济助的金钱转交可信任的牧师,由牧师转交给贫困肢体。
这样,虽然接受者不知道帮助者是谁,但我们一样是在履行真实的fellowship。
有时,假使知道教会有人失业,而我们刚好知道某些工作机会,就自己或透过别人去告知一下,这也是实质的fellowship。
知道教会有弟兄姊妹等待婚配,同样的,假使我们知道有可能合适的人选,就自己或透过别人告知一下,也是在进行实质的fellowship。
fellowship其实可以有很多创意,可以看自己个性、能力、感动、、、来决定如何做。
但基本上,只要有‘爱弟兄姊妹’的心,圣灵就会在特定时候感动我们。
‘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林后8:12)
教会周报不是常有谁生病、过世、、、之类的消息吗?
假使有兴趣,就可以去私下了解一下该人状况。
有感动时,就可以付诸实际行动。
从小,我见过太多嘴巴上的fellowship了。
一大堆嘴巴fellowship的,常常都是不肯付出实际行动的。
因此,我对这类嘴巴fellowship的人,非常厌恶。
我虽然不能说打屁聊天型的fellowship就一定不可以,但是,我个人就是不喜欢、就是不愿加入这种模式,我也很厌恶别人来对我进行这套嘴巴fellowship。
所以,我自己做的fellowship,多半都是济贫、e mail、行动为主的。
不打屁聊天,不喝咖啡聊是非,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进行fellowship的方式。
而且,可以有很多创意的。
小小分享,提供参考。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3年03月22日 23:44
看到这篇让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之前待在一间灵恩派的大型教会,我也在小组中待过快一年,表面上他们是不会强迫
弟兄姊妹服事的(你"坚持"不要也可以),但在她们的观念中,多多服事也就多多蒙福,
为主勤做主工神必大大祝福.使用(扩张)你。有形无形你在这个环境中常常必须"被迫"服事,一方面是因为有时人手不足,二方面是小组长要求你做常常基于"人情"而不好意思拒绝。我要说,服事,是好的;为主做工神一定会喜悦你的,但不表示唯有透过服事才是蒙福的途径,平常在工作在职场甚至在行人道上走路帮助人也是为主做工的一种。况且,倘若服事是被强迫而心不甘情不愿的话,那宁可不要服事,这样的服事有什么意思呢?应该要量力而为才对吧?不是一味的把负担无限制的加在自己身上那样最后一团乱有什么喜乐可言呢?神岂是叫我们混乱的神呢?当然我们不是把有多余时间才奉献给神,将最宝贵的时间献上能显得出我们的信心与对神的感恩(如同福音书中记载一个妇人奉献的那个故事来做比喻),但千万记得一定要量力而为,甘心乐意!我自己也不断地在学习中。补充一下,有些服事是否合乎圣经教导?是否有必要做如此的服事?我觉得要好好思考一下。例如:做先知性的服事,医治释放等等。我要说,如果你没有这些恩赐就别做了因为根本没必要,不合乎圣经更是。就我待过的教会而言,小组化与长老教会的团契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前者多半是"情感的横向连结大于对彼此的关怀造就",后者则反之。不同的教会当然有不同的状况,但普遍是如此。感情肢体的培养固然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会中有不同的属灵伙伴扶持也是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你到底是去教会"交朋友联络感情"还是"希望在属灵生命上找到好伙伴彼此造就"?如果你待的团契或小组在联络感情的成分上有着过高的比例,那我建议你不仿考虑换间教会/小组。我认为在"属灵造就"上比例成分稍高于"联络感情"的比例是不错的。
就我的亲身经历,小组化的小组长扮演着巩固教会稳定聚会的角色,教会会赋予他们一些权柄来领导羊群。然而,小组长会用人情攻势或强迫的方式动员你参加一些活动
购买一些书籍(灵修材料等),他们要服从"区长"从上而来的指示,希望达成某些目标等等。有一次我参加教会举办的活动,而后我竟然接到小组长"催逼"我要写出"见证"出来交上去给区长。我无法理解为何"见证"是要用强迫的方式,不是要根据个人感动自己写出来的吗?之后又接到小组长要求做"什一奉献"的见证,说是要帮区长的忙。帮区长的忙?荒唐!又不是要做业绩帮什么忙?是怕没人上去见证吗?
属灵遮盖是一个不知道谁发明的词,不是可以借着这个来使区长看到小组长有好的表现的利用工具,更不是操控小组的理由。我要说,小组化是蛮可以巩固会友也有不错的功效台湾才引进来的;但不表示,他是没问题的。批评的是制度不是人,大家仍是弟兄姊妹彼此互相效力,愿 神怜悯我们的不足与软弱,愿 神使我们回转归向祂,
走在一条对的道路上!感谢主,从小组化转到长老教派的团契虽然情感上难割舍但真理造就道路上的收获远远超过这些,愿 神引领每一位羊。
Posted by DANIEL at 2013年03月23日 00:00
基督徒不一定要他的名字出现在某所教会的会友名册上,但他需要恒常“参予”某个本地的信仰群体(=教会)。原因不独是一个“必须”(must),而也是一个“需要”(need)。基督徒有独立个体的身份,但更是基督身子的一个肢体,所以他要和其他的肢体联络,且要联络配搭得合适。当然,“参予”可以有不同的实际具体表达。
基督徒不一定要他的名字出现在某所教会的某个团契的团友目录内,但他应该有主内的团契。意思是,他应该与其他的基督徒有“主内相交”。这些基督徒未必来自是他惯常“参予”的教会,可以是他的基督徒同事、同学或朋友等。我认识一位牧师,他的团契是另外两间教会的传道人,他们三人以前是一同读神学的。
来10:25 的‘不可停止聚会’,按上下文,‘聚会’特别的指基督徒之间的团契相交。上文提及‘要彼此相顾’,下文又提及‘要彼此劝勉 ’,这是一种互相扶持的肢体联络。在未世不法的事会增多,许多人的爱心会渐渐冷淡,基督徒要互相‘激发爱心,勉励行善’,这是希伯来书这处的重点。
初期教会并不是采用今天的聚会形式,他们的一个聚会就包含几乎所有功能(祈祷、唱诗、团契、教导、敬拜等)。其实,常见的活动还有吃喝,林前11:18的‘聚会’是包括晚餐(亦是圣餐)。这是典型的近东文化,就是:吃喝是团契相交的最佳时间,一齐用膳是敬拜的一个动作。
综合来看,用吃喝来作为团契相交的形式或平台是可以的,但只限于形式部分或平台层面。如果吃喝变成了目的,就不太好了,这亦是哥林多教会的问题的一部分。但如果在吃喝的时候,大家谈谈‘不法的事’,分享新近自己行走天路的困难,又彼此劝勉,‘激发爱心,勉励行善’,这是好的啊!
Posted by mark at 2013年03月23日 08:10
谢谢小小羊及弟兄姊妹的分享。
其实不再去小组,就是因为小组中的分享永远搔不到痒处。好像都在谈论神国的事,但其实只有一种内容,就是靠主得胜的见证,并且祈求更多的得胜。这样的话题很好,但讲多了很空洞。很多弟兄姊妹到教会很多年,都不知道父子灵是什么,基督教与天主教有什么差别,新约的意义….,大家都很虔诚,都很相爱,但是对于基要真理完全没有概念。对于老人家或者没有机会受教育的肢体,我可以理解,但是明明小组员都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彼此却无法进行理性的交流,简单来说,教会似乎是反智的。
在这个园地里,我是个初学者,但在小组里,我像个博士。然而博士在教会里可能是贬义词,因为在教会里,单纯、全然顺服才是最重要的基督徒品格。这个园地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弟兄姊妹,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似乎就不那么孤单了。
Posted by 小猪 at 2013年03月23日 11:50
罗马天主教也有组织,但是更正教抗罗宗的“信徒皆祭司”的观念是独特的,因此容许当代的小组教会的发展,这是历史的观点。
从上帝永恒的宝座及其救赎恩典的观点来看,是否擅长建立组织扩张版图,这无关于教会存在的本质,就是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很好为什么不带更多人来”这种问题是非常以人为中心的。
上帝给人好东西一定有一个分享给更多人的目的吗?这显然并非圣经的观点。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3年03月23日 23:10
这是一个我理想中的圣经归正教会。秉持“唯独圣经”的真理,完全根据圣经来讲道、教导、辅导。讲坛信息必须是“解经讲道”,主日学教导必须是“圣经教导”,团契生活与门徒训练必须是“圣经辅导”。
主日学应着重历史文法的解经教导。
讲道则是在圣经与当代生活筑一座桥,着重释经信息。
团契应着重以圣经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分享。
用圣经使人归正,可以借着主日学,讲道,团契使人在真理,信仰,生活都用圣经来使人归回到神的旨意。如果主日的主日学,讲道有很好的圣经教导与信息,那么团契应该就是彼此劝勉与检视我们的周间的生活是否按著圣经教导与信息的机会。
Posted by 归正 at 2013年03月23日 23:30
我想是这样的,信徒个人的见证,对上帝选召之回应,是很重要的,并且这应当是以圣经真理为根基,而非以个人的经历或情感的作用为决断的依据。
理智上仍应有真理的引导,否则照惯例以经验与逻辑为依归的知识份子,最可能变成迷信崇拜的推波助澜者。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3年03月24日 11:1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