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盐是光的基督徒
这是韦伯弟兄的分享。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 5:13-16)
这段经文提到基督徒的身份是世上的盐和光。
我们“是”盐和光,就意味着盐和光的责任已经交付给我们了。
“盐” 的功效是 “防止腐败”。
“光” 的功效是 “照亮黑暗”。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社会的本质是败坏的、黑暗的。
因为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而人在亚当夏娃之后,就已经是全然堕落败坏。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 3:10)
所以因着人的堕落,由人组成的这个世界也是堕落的。
大至国家、小至办公室,都是全然地堕落。
因此,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要努力防止这个世界继续腐化、照亮这个世界的黑暗。
但是世界的本质是堕落、黑暗、败坏的,因此若想在世界上行光盐的责任,那都是一种逆势而为的行动。
与潮流相反、与主流价值相反、与任何被世人依循、崇拜的价值观相反。
“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路 6:26)
基督徒只能顶在破口当中,忍受被世人讥笑嘲讽的痛苦,孤单地发声、守望。
久了,基督徒会疲累、基督徒会灰心。因为看不见眼前的任何指望。
好像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辛苦,事情都是一样,没有什么改变,也好像于事无补。
就在这困顿干旱疲乏的无水之地,基督徒所拥有的,就是基督。
靠着主加添力量,使软弱的手能重新举起来、怯惧的心能够再次刚强起来。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 凡事都能做。”(腓立比书 4:13)
靠着弟兄姊妹的彼此扶持、帮补,让麻木的心能够得到喜乐。
“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6)
每个基督徒在这地上都有上帝赋予的使命。
不论是在家庭、在工作场合、在各个领域都是。
基督徒在自身所处的地方,就有上帝所赋予应当承担起的使命。
靠着主的加添、弟兄姊妹互为肢体的帮补,然后我们就能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回到岗位,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在世界上,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光盐之事,是基督徒的责任。
上帝已经将责任交付给我们了。结果如何就交托给上帝。
因为我们不是看结果,不是看自己能成就什么。成就与否,都在上帝的手里。我们手上的工,是上帝永恒旨意中一块重要的拼图。上帝的旨意必定会实现。
我们所求的,乃是最后要得到永恒不朽坏的冠冕。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帖前 2:19)
然后在审判台前,听到主亲自对我们说:
“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 25:23)
这就是基督徒的最大盼望。
韦伯
与潮流相反、与主流价值相反、与任何被世人依循、崇拜的价值观相反。
“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路 6:26)
基督徒只能顶在破口当中,忍受被世人讥笑嘲讽的痛苦,孤单地发声、守望。
……………
阿们、阿们!说得我心都痛了!尤其当看到“作光作盐”都是拿来形容那些顺应潮流、依附世俗、只要光环掌声、不要耶稣的人身上…我们真当悔改!
Posted by 天路客 at 2012年09月19日 19:35
是的,世界真的是越来越败坏,我们需要殷勤学习神的道来抵挡一切的试探。
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关于这我有一点意见想分享。
耶稣说完盐和光的比喻后,他接着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所以我觉得耶稣是用正反两面说明遵行神话语的重要。
盐是反面的比喻,说明不遵行神话语(作恶)的结果: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没用处,我们就会把它丢弃;基督徒若作恶,不结果子,神也会丢弃他们,而且是焚烧。
“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来10:26】
“…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13:49,50】
光是正面的比喻,说明遵行神话语(自然会有好行为)的重要——荣耀神!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神要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祂,而爱祂的方法就是遵行祂的话
“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21】
而遵行神的话对基督徒是非常重要的,因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0日 19:04
盐是反面的比喻,说明不遵行神话语(作恶)的结果、、、
光是正面的比喻,说明遵行神话语(自然会有好行为)的重要、、、
答:
不好意思,这样的解经,不太通呢!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啊!
‘盐’和‘光’都是好的,‘失味的盐’和‘暗’是不好的。
这里说得很清楚———‘你们是’。
盐是因为失了味,才变成不好、才要被丢弃。
什么是‘失味的盐’?
那是因为当地的盐有很多杂质,久了之后,真正的盐因为潮解与其他原因流失,只剩下石头之类杂质,这叫‘失味的盐’。
这种失味的盐,当然不能用,只能被丢弃。
当然,明确讲到丢弃的,是失味的盐的经文。
但是,‘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也是一种相对等的类比。
因为,光若放在斗底下,人家看不见,光就没有意义。(‘暗’的暗示)
盐若失了味、光若放斗底,都是一样,都是没有功用、都是不好。
但只要是正常的盐、正常的光,就是好。
解经时要很小心,要不然会严重错解经文。
我不是说我们不能有发挥、扩展的余地,
也不是说所有经文都很清楚,
但面对一些很清楚的经文,我们尽量不要错解其意思比较好。
历世历代对于这段经文,一直都是把‘光与盐当成好的’,然后勉励基督徒要努力,我翻了一些解经书,没看见有把‘光当好的、盐当成坏的’这样的解法的。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1日 12:53
谢谢你,小小羊,你说得对,我们要做正常的盐,但我在想,为什么耶稣不直接讲盐的好处,而讲失了味的盐会怎样被丢弃呢?
你说这是相对等的类比,但请恕我有点笨,头脑转不过来,我觉得就算光放在斗底下,它还是光,还是好的,只是人家看不见而已,将来不会被神丢弃,说我们没尽光的责任。其实我觉得,要是我们的生命真的被改变了,行为变好了,人家怎会看不出?不用我们自己说,别人肯定看到神的大能,自然吸引他们信主;但盐就不同了,失了味就是坏了,坏的东西神一定不会留在身边,对吗?
所以,我还是认为耶稣讲这句是强调我们要(用当时犹太人的话语)守神诫命、遵神律法,不单要生命有改变,活出神看为正、看为善的行为,也要弃绝那些罪,否则只落得主一句“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1日 20:20
哦,对不起,按了发送键才留意到你最后一句“我翻了一些解经书,没看见有把‘光当好的、盐当成坏的’这样的解法的。”
我没说盐不好,如以前听牧师说,盐能起到调和的作用,他的意思应是说我们基督徒要与人为善,要跟人和平相处,甚至化解冲突。
你说盐和光的比喻是勉励基督徒要努力,也是对的,只是我觉得我们在勉励的同时,也应提醒一下若作神眼中看为不正的事的后果,好让基督徒们能真真正正的敬畏神,如保罗在腓2:12所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保罗不只讲正面的盼望,他也讲反面的,警告当时信主的人,不要误会在主里得自由的意思,也不要误会主的寳血会遮盖他们的罪,毕竟神是圣洁的,祂是容不下罪的,对吗?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1日 20:35
我没说盐不好,
答:
忘了你自己写的这句话了吗?
“盐是反面的比喻,说明不遵行神话语(作恶)的结果、、、
光是正面的比喻,说明遵行神话语(自然会有好行为)的重要、、、”
解经要很小心,要注意用字遣词。
毕竟,我们是在对众人传讲上帝的话。
有时,经文是不能硬套的。
光与盐的经文,重点很清楚,是在表明:
1.基督徒就是光、就是盐
2.既然是光是盐,就要发挥功用
3.只要光和盐没发挥功用,就是不行
这经文‘光和盐是同类’,我们不能硬将之拆成‘光和盐是对比’。
我不是说基督徒不用努力,也不是说基督徒里没有假基督徒,更不是说假基督徒会被丢弃,
但是,经文清楚的意思,我们不能扭曲。
对基督徒不良行为的批判,我想,我们这园地的批判,已经多到难以细数。
网络上要比我更多批判文的,恐怕也不多见了。
但是,涉及经文使用与解经,我不敢说自己多严谨,但起码应该是合乎归正神学习惯解法、合乎上下文理的。
我想,该讲的,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就不需再讨论了。
假使有人找到哪本比较严谨的解经书,有学者做出‘光与盐这两段经文是相反性的对比’的解法的(也就是说把盐当成反面意思,把光当成正面教导),请告诉我一下。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1日 22:14
“失了味的盐”强调盐是咸的好,是盐就必定咸,不咸的盐就无用。
失了味的盐还是盐吗?是无用的盐,被人丢在外面践踏。所以好盐只有一种,就是有咸味的盐,有人以为盐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有味的,一种是无味的,主耶稣说真正好的盐只有一种。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2年09月22日 00:49
答:
忘了你自己写的这句话了吗?
“盐是反面的比喻,说明不遵行神话语(作恶)的结果、、、
光是正面的比喻,说明遵行神话语(自然会有好行为)的重要、、、”
哦,对不起,可能我写得不清楚,我指的是那失了味的盐,就是耶稣在太5:13 所说的。
而失了味的盐就是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到最后会被主丢弃。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2日 15:23
给Wing:
另外我要确认一下你的立场。
请问,一个真正得救者,会不会丧失救恩?
“失了味的盐就是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到最后会被主丢弃”
这个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是真基督徒,还是假基督徒?
真基督徒会不会因为犯罪,后来就变成不得救、被上帝丢弃?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2日 16:35
无用的盐不会自己跑到外面去给人践踏,当然是被盐的主人丢弃的。但是没有被救赎主丢弃的基督徒会自己跑到外面去给人践踏,在功用上来说是失了味的,在本质上还是盐。
那么,不好的盐失去了本质上可以发挥的功用,就“不是”盐了,这指的是“不是原本可以尽其功能达其存在目的之盐”,而非“不是结晶出来的盐”。
现在的问题是盐失了味就不能再重新出味,买到那盐的主人丢弃了那盐,原本制作那盐的主人已经使那盐有咸味,这是不可逆转的。那盐要事奉哪一个主呢?肯定是赐给他咸味的主。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这个问句的意义有别于“盐失了味必不能再咸”这个肯定语句,这表示“不应该把盐的咸味丢弃”,而非“失了味的盐原来没有结晶成功”。“失了味不能再咸”意指“咸的功能因为发出咸味”,既然有咸的本质,就要发出咸味,而这和光要发出的意义是一样的。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2年09月23日 11:00
耶稣治好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后,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约5:14】
耶稣救了那行淫时被拿的女人后,对她说“去罢.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
为什么耶稣救了那两个人后,特别强调不要再犯罪?我想从希伯来书六章能看出原因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来6:4-8】
一个基督徒若尝过主恩,他必知道神是真真实实的,若明知神是真的,将来的审判也是真的,他敢做神眼中看为不正、不善的事吗?他敢做圣经明说会下火湖的罪吗?虽然尼尼微城的人也是作恶甚大,但最后因他们披麻蒙灰,且真的离开恶道,所以神就后悔不降灾予他们,可我们不能存侥幸的心
“我对义人说、你必定存活.他若倚靠他的义而作罪孽、他所行的义、都不被记念.他必因所作的罪孽死亡。”【结33:13】
当然最终的主权在神,我不能下什么结论,但我想我们不能因着神是宽容、怜悯而先体贴肉体和眼目的情欲,然后留待以后快到就木之年才向神悔改,这样肯定是大大不对的。
以上是我对你所问的“真基督徒会不会因为犯罪,后来就变成不得救、被上帝丢弃?”的看法,至于“这个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是真基督徒,还是假基督徒?”其实你是知道的,对吗?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3日 16:19
给Wing:
不好意思,我们园地是发问从宽,教导从严的。
对于新来发言的人,我会很认真去判断发言者路线。
你的回应,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因为,那些经文我都懂,但是,不同路线者的解释,会有很大差异。
所以,请直接回答我问题。
否则,我会将你视为不同路线者,从严审查你的发言。
1.一个真正得救者,会不会丧失救恩?
“失了味的盐就是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到最后会被主丢弃”
2.这个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是真基督徒,还是假基督徒?
3.真基督徒会不会因为犯罪,后来就变成不得救、被上帝丢弃?
园地规定,请自行阅读‘设立宗旨与管理说明’分类夹里的文章。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3日 16:26
Dear小小羊,很赞同你所说“发问从宽,教导从严”,我们要按著正意分解真道,你是对的。但请先恕我不大会直接一句的回答你的问题,因我觉得那不能充分表达我的意思,误会可能会因此而生,但我会尝试 : )。
若你说的真正的得救者是指那些生命能活出耶稣样式的人,是真正的门徒(约8:31),他们一定能得救,因神会保守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会犯罪(约壹3:9)。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要先申明我所说的不好的行为,就是那些嫉妒、骄傲、纷争、淫乱、在人背后议论人,说人怎样不好、不对(次经有一句,要不是犯罪的事,我们不要宣扬出来,犯罪的事我们说出来是要提醒人,但不是犯罪的事就不要到处讲)……等等,就是圣经明说要下火湖的罪,要是基督徒做这等事,他就是假的(但我们也不能那麽快下结论,因谁知道哪一天他的生命会被神翻转?我们对这等误以为已得救的人要更有爱心,更怜悯他们,更要有耐心的跟他们分享真道,因可能有一天,神会摸着他的心灵,让他的生命成长,我们只是撒种、浇灌,对吗?今天我就看到一位姐妹的生命又成长了,我说又是因她是一步一步地改变,两、三年前的她跟现在比,真的差太远了,没有什么是更让我们信神的人开心的,对吗?)
而第三个问题,如约壹3:2所写:“亲爱的弟兄阿、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将来如何,还未显明”,就算是真基督徒,也会有软弱的时候,至于他若犯罪会否失去救恩?我不是神,我不敢断言,我只知道耶稣提醒我们“不要再犯罪”,若枝子不结果子,就会被砍下来丢在火里烧。若我们犯罪后真的如以西结书所写不能得救,那就后悔难返了,所以我们“当恐惧战兢、作成我们得救的工夫.”要知道神是轻慢不得的,对吗?
对不起,还是不会简短地回答 :p
Posted by Wing at 2012年09月25日 15:58
给wing:
唉!弟兄!你多读一点园地文章吧?
“真正的得救者是指那些生命能活出耶稣样式的人,是真正的门徒,他们一定能得救,因神会保守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会犯罪”
答:
1.那么,你活出耶稣的样式了吗?(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没犯罪?)
你是不是真正的门徒?
你是否‘不会犯罪’?
2.奸淫人妻时的大卫,当时有没有得救?
“嫉妒、骄傲、纷争、淫乱、在人背后议论人,说人怎样不好、不对(次经有一句,要不是犯罪的事,我们不要宣扬出来,犯罪的事我们说出来是要提醒人,但不是犯罪的事就不要到处讲)……等等,就是圣经明说要下火湖的罪,要是基督徒做这等事,他就是假的(但我们也不能那麽快下结论,因谁知道哪一天他的生命会被神翻转?”
答:
1.所以,你信主之后,都没有犯过这些罪?
你有得救吗?(你自己说只要犯过,就是假的基督徒)
还是你得救之后,犯罪就丧失得救,然后又得救,不断反复得救不得救?
2.有哪个人信主之后,从来不会犯出任何一次这些罪的?
弟兄!暂时,你就不用再发言了。
因为,你需要的,不是发言,而是认真学习啊!
因为,照你的标准,你自己根本就没得救(除非你认为自己信主之后从来没犯过那些罪,而那绝对是说谎!因为圣经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就是说谎!’(约一1:8))。
你既然没得救,有什么资格教导人呢?有什么资格要大家努力呢?
你没搞清楚什么叫‘管教’,什么叫‘不得救’;
你也没搞清楚什么叫‘称义’,什么叫‘成圣’。
观念错误,如何做出正确教导呢?
圣经不是搬出经文,就表示有圣经依据!
圣经是要解得通全本圣经、经得起反合性经文检验才行的!
你的小孩因为不乖,会被你管教,但不会被你丢弃!
懂了吗?
你的小孩,一旦被你生出,就不可能一下是你的小孩、一下不是!
他血中的DNA,永远都是你的小孩!
圣灵的‘重生’,只有一次,不是一直反复在重生,这是‘称义领域’;
但是,信徒的认罪‘悔改’,是无限次,不断在悔改,这是‘成圣领域’。
‘得救’,是‘称义领域’,是圣徒永蒙保守、是子女份位永不丧失;
‘好行为’,是‘成圣领域’,是不断努力追求、是会被管教惩罚。
这两类观念,千万不要搞错!
否则会很严重!
另外也在此讲解一下约翰一书说的‘不犯罪’、‘不能犯罪’。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一3:9)
这里决不是说‘不会犯出任何罪’、‘不能犯出任何罪’!
因为,‘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一1:8)这里说得很清楚,我们不可能无罪!
看见了吗?
这就是paradox(反合性)!
正确的解经,一定要通得过反合性经文检验才行,否则常会错解、误解。
所以,圣经说的‘属神的人不犯罪、不能犯罪’,是指什么?
是指‘不会持续犯罪’、‘不能持续犯罪’!
因此,错解意思,会很严重!
因为假使以为信主之后就不可能犯出任何罪,那没有人能真正得救!
做点功课,读点园地过去写过的文章吧!
对大家都有帮助的。
用父母子女关系,来解释“圣徒永蒙保守”的观念
得救之后,有无可能不再犯任何罪?
罪有大小,还是罪无大小?
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因为因信称义,所以我可以胡作非为?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既然因信称义,为何我们还是可以用好行为来检验?
审判、奖赏、惩罚:标准和程度都不一样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5日 17:08
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 。在圣经内,除了一些较长的比喻之外,它只是传递一个重点而非多个。
这个盐的比喻,究竟它的重点是“盐不要失去味道”或是“怎能再咸 ”或是“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只有一节是较困难去决定。但下文却出现一个平行的比喻(光的比喻),而且更在16节有解释,这就容易看出盐的比喻是聚焦在“盐不要失去味道”。即是说,重点是“不要失见证(=要有好行为)”。
亦即是说,“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等在这个比喻中只是枝节。在解释(exegesis)一个比喻,要避免将额外的真理“读进”(eisogesis)这些枝节内,这是解释比喻的一个禁忌。否则,如果将“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添加上“失去救恩”这个意思,那么“在外面的人是谁?”、“他们又凭什么权柄去践踏呢?”等问题会连续产生。
“圣徒永蒙保守”(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有足够圣经根据。如果要探讨这个题目,用其他经文吧。
Posted by mark at 2012年09月25日 17:42
小小羊一直强调的总原则解经,在这里总算体悟了,真是受教了。
Posted by ozaki at 2012年09月25日 22:59
这是园地里一位网友家长拿去问家中孩子们的解答。
小朋友们的回答完全正确!
答得很简单,但很正确。
正确的教导,是何等重要,在这里我们清楚可见。
很多成人信徒信了一辈子,结果连很基本的教义问题都不会。
所以,弟兄姊妹们!务要用真道装备自己啊!
还不会的,要加油啊!
~~~~~~~~~~~
你的问题,我拿来问小朋友,他们的答案是这样:
1.一个真正得救者,会不会丧失救恩?
答:
不会。
(我问:为什么?用加尔文五要义来作答。)
因为信徒永蒙保守。
“失了味的盐就是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到最后会被主丢弃”
2.这个没有好行为的基督徒,是真基督徒,还是假基督徒?
答:
假基督徒。
(我问:真基督徒就不会犯错吗?)
会,但他到死前一定会悔改。
(为什么?用加尔文五要义来回答。)
因为信徒永蒙保守。
3.真基督徒会不会因为犯罪,后来就变成不得救、被上帝丢弃?
答:
不会,因为信徒永蒙保守。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09月27日 21:5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