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 »
2011年02月11日護教与福音

9,979 views

基督教與佛教的一些簡單比較

本文不做任何批判,也不是非常詳細精準的介紹。

而是嘗試用簡明的方式,大致呈現出這兩種體系的差異。

一、 邏輯性

基督教與佛教,都有很好的邏輯性,整套體系都很合邏輯。

說明:

不合邏輯的體系,都是錯誤的道理。

就真理的探尋而言,『合邏輯』是基本條件。

許多七拼八湊的宗教,邏輯性極差,根本不需進深去探求。

真理必定合邏輯;但合邏輯的,卻不一定是真理。

二、 宇宙間有沒有絕對真理?

1. 基督教:有。

2. 佛教:沒有。

說明:

基督教相信有『絕對』的東西存在。所以有愛、有恨、有上帝、有魔鬼、有絕對的真理。

佛教不相信有『絕對』的東西存在,一切都在變動。基本上是主張『圓』的體系:無始無終、因果循環、不斷輪迴、變來變去。

三、 有沒有上帝?

1. 基督教:有。

2. 佛教:沒有。

說明:

上帝是什麼?

是造物主、全能、全智、全善、宇宙的主宰、、、。

是有位格的真實存在的靈體,不是抽象想出來的東西。

佛教基本上是無神論,各種神明是大乘佛教體系進入中國之後與民間信仰妥協的產物。

四、 上帝、萬物、人

1. 基督教:上帝是『無始無終』,萬物是『有始有終』,人是『有始無終』。

2. 佛教:一切都是循環(輪迴),都是『無始無終』。

五、 有沒有罪?

1. 基督教:有。

2. 佛教:有。

說明:

二者都有類似『罪』的觀念,也都承認沒有罪,就沒有苦難。

佛教基本上用『業』這個字來表達。

六、 人有無自救能力?

1. 基督教:無。

2. 佛教:有。

說明:

基督教認為人是全然的墮落、人心中再無善性、人已死在罪中。完全必須靠外力拯救(聖靈重生)(他力宗教)。

佛教認為人只是受污染而已、心中依然有善性、人未死在罪中。人不是非得靠外力不可(自力宗教)。

(註:雖然有些佛教派別有他力觀念,但依然是在自力的架構裡,而非基督教的完全他力、唯獨他力(基督教稱為『唯獨恩典』))

七、 如何除罪?

1. 基督教:信耶穌。

2. 佛教:修練、功德。

說明:

基督教主張,信耶穌罪就得赦免,人蒙重生(從死裡開始活過來)。不需去除一切愛、恨、感覺,只需讓這些感覺成為合神心意的感覺即可。我愛我父母,這是真實的,不需去除。

佛教主張,由於人心中有善性,所以要靠自己修練,或是別的修練力量的灌注,把心弄乾淨即可(不需重生)。另一方面,要不斷修練,以便使自己放棄各種感覺,去除各種七情六慾,因為各種慾望那都是假象,會造成各種痛苦。

八、 好行為的意義

1. 基督教:好行為只是信耶穌重生之後必然的結果(好行為是得救的『果』)。

2. 佛教:好行為與修練,是避開因果輪迴的重要步驟(好行為是得救的『因』)。

說明:

基督教的好行為,不是用來保住得救的份位,而是重生者自然而然的反應。

雖然得救者依然要努力有好行為,但不是為了怕被上帝丟掉,而是為討上帝喜悅。

同時,基督徒的好行為是靠上帝賜下的力量才行得出來的。

基督徒的得救身份,完全由上帝保守住,不是靠自己去保守住。

佛教的好行為,純粹是自己意志下的產物。自己必須努力,否則無法得救(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涅盤)。自己的未來,完全由自己努力決定。

九、 終極目標為何?

1. 基督教:與神和好,進入永生。

2. 佛教:涅盤。

說明:

基督教相信上帝存在,所以人的目標是與神和好,這是最終極的幸福。

佛教的幸福的終極目標,則是進入一種『一切都空無的境界』。在那種境界中,愛、恨、苦難、、、一切都不存在了。既然不存在,自然也沒有痛苦了。

(註: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的觀念比較接近基督教的『天堂』,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並非佛教真正的終極幸福之地,只是一種中繼站而已,因為去這裡的人,後來依然必須繼續輪迴。只有『涅盤』才是真正終極幸福、不再輪迴之所在)

小小羊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