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究竟為何變暖?對IPCC報告的幾點疑問 (轉貼)
人和動物都是有擁眼耳口鼻的事實。批判進化論的文章,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雖然較多見。其實「人從生物演化」及「宗教不外導人向善或殊途同歸各有得救之途」一樣是世界主流通識難以抗拒。反對「西藥是害」的藥廠及西醫,其「身份」與客觀的科學精神並無排斥的絕對性。和反對「西藥是害」一樣,反對人造全球暖化和進化論的,除了外邦人,也有基督徒。
眾所周知,天氣學家根據全球氣象台站網所實測出的數據預報天氣變化還常常報不準,而且預報期限越長其準確度就越差。
天有不測之風雲,這句古語遠遠於工業革命久遠之前,那時還沒IPCC的「東西」,就已出現。牛耕田馬拉車沒有「工業發達」的古時,中國就已飽歴天災。
千萬不要忘記,人造全球暖化和進化論一樣,它並不是科學事實,僅是科學假說。
溫景嵩,微大氣物理學尤其是其中氣溶膠物理學的著名科學家。1933年2月4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省龍岩市。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現為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中國顆粒學會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優秀校友,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美國氣溶膠學會會員,紐約科學院院士。
(原文較長,重點直貼)
人和自然
說來湊巧,我1957年北大氣象專業畢業後參加的第一個工作就和氣候問題有關,這個課題叫做「改造我國西北地區乾旱氣候」。……….幾年來的實踐經驗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我國西北地區乾旱氣候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偉力作用的結果,和這一偉力相比,我們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不可能用這一點點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更不用說去征服自然。龍王爺只存在於神話之中,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
結論就只能是︰收起這一「宏偉的」計劃,下馬。與此同時,中央氣象局在大躍進年代成立的「人工控制天氣研究所」,也降格改名為「人工影響天氣研究所」。幾年來的實踐經驗告訴人們,相對於自然力,人類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人類通過科學研究可以認識自然規律,使之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服務。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加以影響,如上面提到的人工影響天氣。而氣候則是不可改造的,天氣也是不可控制的,它超出了人類現有的能力,不屬於人類可以控制的事物範圍。相應地,在大躍進年代,各地氣象部門普遍大搞的人工降水工作,也就正名為「人工增雨」。
原來人類並不是萬能的。不僅晴空萬里的天氣,無法通過人工作用使之降水,就是一般有雲的天氣也不行。只有天上已經形成可以自行產生自然降水的雨雲,此時再加上適當的人工影響措施,才有可能增加點降水,所以正名為「人工增雨」十分合理。即令如此,也還有一個難題困擾著人類。即︰人工增加的雨量究竟有多大?由於目前對雨雲自然降水的天氣預報工作還停留在定性預報,報不出一片雨雲究竟會在哪一個確切的地點和確切的時刻產生出多少確切的自然降水量;更有甚者,目前的預報還停留在概率性預報階段。也就是說無法確知這片雨雲究竟會不會產生自然降水。在這樣的對雨雲認識基礎上,要想分辯出人工增加的降水量究竟有多大,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科學問題。
在以上兩點認識的基礎上,自然會使我對所謂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而且其後果還會持續數百年,對這一說法產生深深的懷疑。
如果人類的活動連小小的一片我國西北地區的乾旱氣候都改變不了,那怎麼還會改變整個地球的氣候呢?
下面本文將進一步對IPCC報告提出三點具體疑問。
IPCC怎能把自然力的原因排除在外?
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連一般老百姓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都感受到氣候在變暖。問題是原因何在?IPCC的答案是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具體地說是自人類在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後二百四十年來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後果。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六十年來加速排放二氧化碳的結果。事情果然是這樣造成的嗎?
如果人類對眼前的這片雨雲會不會下雨,會下多少雨都說不清楚,那怎麼能說清出幾百年後的事情呢?眾所周知,短期的24小時天氣預報都無百分之百的把握,中期預報就更差,長期預報準確度就差得更遠。現在的氣候預報則報到了百年甚至數百年,不知這種預報可信度究竟有多大?IPCC又是如何證實其預報的可信度?
IPCC怎能把自然力的原因排除在外?
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連一般老百姓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都感受到氣候在變暖。問題是原因何在?IPCC的答案是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具體地說是自人類在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後二百四十年來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後果。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六十年來加速排放二氧化碳的結果。事情果然是這樣造成的嗎?
全球氣候不是第一次變暖,冷暖交替才是氣候變化的規律。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整個人類文明史中就不斷的發生過冷暖交替。例如我國唐朝300年的統治時期,其中的前一半處在氣候溫暖期,後一半卻處在冷濕期,這時工業革命還沒有發生,顯然那時的冷暖交替是自然力造成的結果。最有可能的自然力,應該就是太陽活動的變化。
更早一些,在地球的地質時代,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出現正是這一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那時甚至人類還沒有出現,顯然那時的更為嚴重的氣候冷暖交替應該更是自然力造成的,這個自然力應該也與太陽緊密相關。既然如此,那怎麼能說這一次地球變暖就與自然力無關,與太陽無關,就一定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事實上,國際科學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在IPCC發布了它最嚴厲的警告之後的一個月,2007年3月8日的《環球時報》上一篇《地球變暖誰是真兇?》的文章,就曾報道了這方面的不同意見。據這篇報道介紹,英國的電視四台不久將播出的一個紀錄片稱,「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暖是現代社會的最大騙局」。並進一步明確地指出太陽活動才是這次地球變暖的真兇。
該紀錄片還指出,「人類活動使全球變暖」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產業,這個產業由狂熱的反工業化環境主義者製造,由科學家兜售的可怕故事來籌資,還獲得了政治家和媒體輿論的支持」。據報道,此紀錄片得到了一批專家的支持,包括9名氣象學,海洋學,生物地理學等方面教授的參與。這些專家來自國際一些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法國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丹麥國家航天中心等。參加紀錄片的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克拉克教授說,全球變暖可能由太陽活動加劇造成。這一點可以從南極冰核取樣得到支持,該樣本顯示,地球這次溫暖期,早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前800年就開始了。
英國的一家學術刊物也有報道,地球變暖的原因是,太陽輻射處於近1000年來最強烈的時期。此外美國的一個由49家工商公司組成的全球氣候聯合會,也持有氣候變暖原因在於太陽的觀點。當然以上論點不是國際氣候學界的主流意見,而且據說以上這些觀點已被主流意見所反駁。
然而在學術問題上應該與政治問題不同,在這里不應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應該允許少數人保留意見,應該在少數意見被反駁後,允許他們通過進一步的工作對反駁者進行「 反反駁」。這才有利於真理的最終發現。
果然在稍後一周的3月15日的《參考消息》上以《太陽系其它星球也在變暖》為題,又發表了《美國生活科學網站》於3 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該文題為《地球和其它星球變暖的原因在於太陽》。
看來,國際科技界還是有地方可以發表不同意見的,這很好。這篇文章報道說,與此次地球變暖的同時,太陽系的其他一些星球也在變暖,例如,火星,冥王星,海王星的海衛一以及木星等。對此,俄羅斯的天文學家聖彼得堡的普爾科沃夫天文台台長阿卜杜薩馬托夫就明確地表示,他反對國際氣候界的結論,主張太陽是真兇。他說︰「人為的溫室效應只是造成近幾年地球變暖的一小部分原因,它不能與太陽輻射量的增加相匹敵。大規模的升溫和變冷現象將在地球和火星上同時出現。」當然爭論還在繼續。主張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暖的氣候學家們也仍然在繼續反對他這個太陽是真兇的論點。譬如有的反對者認為火星之所以變暖,是由於所謂「米蘭柯維奇旋迴」效應,也就是火星軌道和斜度發生變化的結果。然而,所謂「米蘭柯維奇旋迴」效應是一種超長期的效應,其周期可達萬年到十萬年,最早是應用在地球軌道要素的變化,從而能解釋地球的地質時代第四紀冰期中亞冰期與亞間釋冰期與溫暖期的氣候冷暖變化。因此不大可能用來解釋這種近年來才發生的氣候變暖。還有的反對者認為太陽活動的周期是11年,這種變化帶來的太陽輻射量的改變僅在千分之一左右,不足以解釋現在的地球變暖。然而,太陽活動的周期不大可能僅僅存在一種11年周期。更長的百年周期,幾百年周期以及千年周期也應該存在,例如唐朝300年間氣候冷暖變化應該就是反映了當時太陽的幾百年變化周期。因此本次太陽系的一些星球,包括地球的升溫很有可能主要就是由這種百年到數百年周期太陽活動所形成。無論如何,關於太陽活動以及關於太陽系中一些星球活動的問題,天文學家的意見不是應該比氣候學家的意見更有說服力嗎?
IPCC的數據可信度究竟有多大?
人類原來對氣象要素的觀測只限於測量氣溫,氣壓,風向風速和濕度,沒有二氧化碳的測量。只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有一些個別的測量。人類正式觀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從1958年開始。到現在並沒有聽說這項特殊的氣象要素觀測,已經推廣普及到整個氣象觀測台站網。氣象台站網的常規觀測仍然是溫壓濕風。天氣學家們預報全球的天氣變化依據在全球布點的台站網所獲得的實測氣象數據,這個網並覆蓋了三維大氣狀況,一直向上伸展到高空。那麼現在IPCC預報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的氣候變化,他們所依據的二氧化碳的觀測數據有沒有覆蓋全球?還是僅僅個別的測點?這些測點有沒有代表性?
另外,對二氧化碳的觀測有沒有覆蓋到上空,還僅僅是地面觀測?更有甚者,IPCC討論的是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那麼他們是如何從現在的實測二氧化碳的數據中分辯出來人類自工業革命二百多年來排放到大氣中的這一部分量值呢?這是一個關鍵問題。經過對手頭不多的資料的調查,原來國際氣候學界已確認了一個基本值,即18世紀工業革命前的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值。以此為基準,後來測出的量值都高於此值,那就被認為是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然而前已指出,人類正式測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始自20世紀中葉,而工業革命發生在這之前二百多年,那麼這個二百多年前自然界原有的二氧化碳基準值又由何而來?顯然它不可能是實測值,而是推算出來估算出來的。這個推算出來的基準值,以及從工業革命開始以後一直到人類正式開始測量二氧化碳以前的二氧化碳含量數值顯然也都是推算出來估算出來的,對此人們自然要問這些推算出來的數據就真的那麼可信嗎?IPCC的專家們又是如何來證實這些數據的可信度?眾所周知,天氣學家根據全球氣象台站網所實測出的數據預報天氣變化還常常報不準,而且預報期限越長其準確度就越差,那麼現在IPCC根據推算出來估算的數據,預報人類活動會造成百年甚至幾百年後的全球氣候變化,其準確率又有多大?IPCC又是如何來證實它的準確度?
全球氣候變暖僅僅是件有害無利的事嗎?
全球氣候正在變暖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對此,除了前面講的變暖原因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不能算不重要的問題,即︰氣候變暖究竟是一場災難,還是一件既有弊也有利的事?IPCC對此選擇了前一個答案。它說這是一場破壞性的氣溫的災難性上升,並由此向全人類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然而事情往往是既有弊又有利,氣候的變暖也不一定只有弊的一面。例如我國唐朝300年的統治時期,前一半處在唐朝興盛時期,而這時剛好處在氣候溫暖時期,後一半處在唐朝衰亡時期,而這時的氣候卻變冷了。又例如更早的地質時代中的白堊紀,其氣候遠比現在的地球還溫暖,溫室氣體也遠比現在還多,高達5倍,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卻不壞,那時的地球上水草繁茂,巨大的恐龍到處橫行(見《環球時報》2007年3月8日)。因此,我感到說全球氣候變暖既有其弊,又有其利的一面才是一個更全面更穩妥的說法。科學家的任務,應該是引導人們去趨利避害,這樣才能比較妥當比較正確的解決好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暖問題。
orange
沒有評論